加大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可用于供暖制冷、发电、工业供热、种植养殖等。我国埋藏深度在3千米以浅的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相当于1.25万亿吨标准煤,埋藏深度在3至10千米的深层地热资源规模相当于856万亿吨标准煤。大力开发地热能,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地热直接利用规模长期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x年底,已建成地热供暖和制冷面积13.3亿平方米,折合装机92.4吉瓦,年可替代标准煤2441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超过6000万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黄河中下游城市群已形成规模利用的良好局面。作为国内最大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中国石化累计建成地热供暖能力近1亿平方米,在河北、陕西、山西、山东4省建成地热供暖能力均超千万平方米,建成多个数百万平方米规模的区域性地热供暖项目,为全国70余个市县的百万余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其中在雄安新区建设的地热供暖项目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入全球推广名录,以新区地热供暖实践为参照编制的《中国地热供暖推荐做法》,成为全球地热领域首项行业标准。202x年,中国石化代表中国承办的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为全球清洁低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地热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更加完善的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将联合出台《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202x-203x)》,明确地热能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能开发利用工作。规划将重点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地热能规模化应用,同时鼓励西部地区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地热能开发模式,形成东西互补、南北联动的地热能发展格局。
其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水平。科技部将组织实施“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热能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重点突破深部地热资源勘探、高效钻井、热储改造、热能提取与转换等关键技术瓶颈,提高地热能利用效率和经济性。同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地热能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科技创新,力争到203x年,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为地热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再次,完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将研究出台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财税优惠政策,包括减免增值税、所得税,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地热能项目建设等,降低企业开发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同时,国家能源局将制定地热能价格政策,合理确定地热能供暖、制冷、发电等产品的价格水平,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对地热能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地热能产业健康发展。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新空间。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将积极推动与地热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海外地热能项目,分享中国在地热能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地热能组织和多边机制,如国际地热协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全球地热能产业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地热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能够促进全球地热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转型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大地热能开发利用力度,推动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