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工作经验材料范文
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先行先试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通过阵地融合、队伍融合、资源融合纵深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实现“阵地建在家门口,队伍沉入网格里,服务送到心坎上”。“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坚持“党建+基层治理”理念,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xx路径”,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基层联系点。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阵地融合,从“组织所能”到“群众所需”
阵地是服务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节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坚持“站点靠着困难群众建,服务跟着实际需求走”,构建就业服务阵地矩阵,进一步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
提档升级基础点位。对内依托“海棠花红”先锋阵地群,“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深度融合区政务服务办事大厅、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站等资源广泛布局,构建覆盖全区x个街道、x个社区的全方位、多层次就业服务网络。对外联合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拓展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深度。在硬件设施方面,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确保每个服务站都具备办公、培训、咨询、洽谈等功能区域,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信息化设施,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
二、强化队伍融合,从“单兵作战”到“协同联动”
队伍建设是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保障。我区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多元化服务团队,形成“1+N”服务模式,即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传、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难题。二是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就业服务的行家里手。三是引入专业社工力量。与高校和社会组织合作,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者,为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就业帮扶。四是发挥企业资源优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就业服务,提供岗位信息、实习机会和职业培训等支持,实现供需对接、合作共赢。
三、注重资源融合,从“各自为政”到“共建共享”
资源整合是提升服务效能的有效途径。我区通过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创新模式等方式,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向群众聚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一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发“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微信小程序和手机APP,实现政策发布、岗位推送、在线申请、进度查询等功能于一体,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成立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人社局、民政局、总工会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就业服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三是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新型服务供给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就业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四是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科学合理配置服务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深化服务融合,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
服务融合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关键环节。我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到群众有所呼、我们有所应。一是开展精准化就业帮扶。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就业帮扶方案,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辅导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实施常态化走访慰问。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走访困难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就业意愿,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三是举办多样化主题活动。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周、职业技能大赛、创业项目路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四是推行智能化服务管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就业服务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动态管理,确保服务留痕、责任可溯,不断提升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完善保障机制,从“短期行动”到“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是确保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区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考核评价、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出台《“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管理办法》《就业服务人员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职责任务,规范服务流程标准,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二是严格绩效考核评价。将就业服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定期对各服务站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奖优罚劣,激发工作活力。三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营,确保人员工资、场地租金、设备购置等必要开支得到保障。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就业服务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六、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部分社区服务站功能不全、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建设滞后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严的要求,持续深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具体来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进一步优化服务站布局。结合城市发展新趋势和人口流动新特点,适时调整服务站的数量和位置,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找到最近的服务站。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站功能。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优质资源和技术,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服务团队。四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步伐,推动线上线下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站通办”。五是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总之,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让群众满意”这一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把“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建设和谐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