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人民论坛)
福建省古田县一位年轻干部,参加“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得到了实打实的成长和锤炼。为果树疏果,采摘银耳,辅导留守儿童功课……她住进村里,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也学会了如何与群众沟通。“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的时候,到乡亲们中间,看看他们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往往就有了思路和抓手。”实践出真知、长真才,是培养干部最好的课堂。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共产党人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提高修养,同时也获得事业的成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行靠实践,功到自然成’。在实践中提高修养,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是共产党人建功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党员干部坚持践行“四下基层”,在一线掌握社情民意,在基层开展治理实践,才能更好地顺应实践发展、人民期盼,做到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回答好实践中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推进各项工作,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台的政策是否管用,惠民的举措是否有效,都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对政府工作的期待也更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某地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组织技术人员和村干部多次实地考察,最终找到了适合当地条件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也提升了干部的能力素质,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再如,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各地纷纷开展“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这些干部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些生动的实践案例,充分说明了只有扎根基层,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更需要强化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工作方法。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同时,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加强调查研究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培养。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多听民声、多看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决策能力是领导干部的核心竞争力,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执行能力是落实决策的关键,要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理念,雷厉风行、务求实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此外,党员干部还应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例如,某地为了解决老年人出行不便的问题,推出了“一键叫车”服务,受到了老年群体的广泛好评。再如,为了帮助困难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某地设立了“助学基金”,通过政府资助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也温暖了人心,增强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总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高本领的有效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