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底层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在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互动互促中形成的,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跃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代表着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更高,是构筑起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的关键。从本质上看,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化、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从人类历史上看,几次工业革命都是由科技创新引起的,推动了产业形态的颠覆式变革,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并带来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新型生产工具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中后期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技术、内燃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各国纷纷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首先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资源较为分散,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尚不完善,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不高。为此,要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
此外,还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保障。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要继续加大投入,特别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顶尖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要推动力量。当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如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为此,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一是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对研发投入较高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降低其研发成本;二是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解决其资金瓶颈问题;三是优化市场环境,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公平竞争,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同时,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技成果。在全球化背景下,闭门造车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为此,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当前,我国虽然拥有庞大的人才基数,但在高端人才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为此,要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要加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三是要优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此外,还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拓宽引才渠道,提高引才质量。通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与海外人才引进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科技体制还存在一些制约科技创新的深层次问题,如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难等。为此,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一是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二是要改革科技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倾向,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三是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激励创新的重要手段。为此,要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形成人人尊重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良好局面。
结语
总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不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