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试点 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

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试点 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一、全力打造“金通网”,破解乘客“无车可坐”

  一是优化道路网络布局。以“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整合交通、自然资源、扶贫、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通过乡村公路改造贷、涉农资金过桥贷、易地扶贫搬迁贷等金融工具,创新“政企银”三方合作融资模式,由政府提供担保兜底,累计获得贷款资金约7.8亿元;向上级争取资金约6.15亿元;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撬动民间资金约2.4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截至201x年底,全县硬化道路总里程达到2488公里,其中国省道360公里、县乡村道2128公里。全县259个(调整前)建制村(社区)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

  二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202x年,全县投入7000余万元,大力实施村道“畅返不畅”、“生命防护”工程和窄路加宽工程,配套完善安防工程和交通标识,显著提升了乡村道路的技术等级和安全畅通能力。同时,投入近300万元,全面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统一LOGO标志、统一招呼、统一车辆标识、统一从业人员标识。新、改建招呼站牌322个,其中招呼站193个,占比60%;招呼牌129个,占比40%。全县15个场镇100%建有双向港湾站,259个建制村招呼站牌覆盖率达到124%。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按照每月每车150元4G视频监控流量费和保险费总额70%的标准,对乡村客运车辆进行补助;按照每车每年3600元的标准,对乡村客运企业进行补贴。同时,鼓励乡村客运企业参与公务租车活动,截至202x年6月,已与4个乡镇签订了公务用车协议。预计到202x年底,全县乡村客运车辆总量将达到210台,农村平均每万人拥有乡村客车12台。

  二、规范多元运营,破解司机“无客可装”

  一是实行“一县一公司”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打破传统的“四定管理”模式,将全县划分为三个片区,实行片区化经营。根据运输市场的出行特点,公司自主安排学生班、赶场班、公务班等不同类型的班车,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时发布班次信息,方便乘客查询和乘车,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是推行多元化运营模式。除了传统的固定班线外,还积极探索预约服务、定制服务等多种运营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例如,针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推出预约接送服务,提供上门接送;针对节假日和特殊活动,推出定制班车,确保乘客能够及时、便捷地到达目的地。此外,通过与旅游部门合作,开发乡村旅游专线,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客运企业的收入来源。

  三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驾驶员考核制度,对表现优秀的驾驶员给予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同时,通过开展“最美驾驶员”评选等活动,树立行业典型,弘扬正能量,提升行业形象。

  四是优化票价结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票价,既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又减轻乘客的负担。对于低收入群体和特殊人群,实行优惠票价政策,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便捷、经济的公共交通服务。通过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司机“无客可装”的问题,提高了乡村客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