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百红工程”等政策,推动红色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深度融合,让红色成为文明实践最大品牌和最亮底色。一是“描红”底色。第一,整合革命旧址资源。在xxxxx纪念园景区、xx景区、xx景区、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中革军委旧址景区,“二苏大”景区等x个红色旅游景区分别建立了实践点。第二,规划建设“党群服务+文明实践”市级党建综合体。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融通联动。打造各乡(镇)、村“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该市建成“孝老食堂”、村史馆等xxx余个,打造组织、宣传、服务群众的精神家园。第三,实施“百红工程”。引导各村用好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把实践站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坚强阵地。在农村重点创建红色名村(名乡、名镇),在城市社区和中小学校重点创建红色驿站,在红色旧址、红培机构重点创建红色培训基地,将红色资源作为亮点加以保护开发,为文明实践站建设提供丰富的红色阵地。
二是“扩红”力量。第一,组建红色基因传承专业志愿服务队。以各单位干部职工为主,集合了政治理论、党史国史、红色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送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乡村、进社区等“五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宣传宣讲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红色文化“五进”志愿服务项目获全省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扶持项目,并入选中宣部举办的全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交流展示项目。第二,组建红军后代小分队、“五老”志愿服务队、红色娘子军宣讲队等民间志愿服务队。发挥“百姓名嘴”“草根名人”作用,多形式讲述红色历史和苏区精神。在城区学校建设“红色驿站”,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传承从小做起。组建专门的红色小导游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到红色景区当免费讲解员,向游客传播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三是“增红”氛围。首先,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每年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节、红色文化周等活动,通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红色电影展播等形式,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结合重要纪念日和重大节日,组织各类纪念活动,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等活动,激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其次,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声音。特别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扩大红色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再次,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编写红色教材,开设红色课程,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宝贵财富。
四是“强红”机制。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长效机制,确保红色文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投入、人才培训、项目扶持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红色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其次,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红色文化保护传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再次,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依法打击破坏红色文化资源的行为,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最后,注重效果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调整优化工作策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五是“活红”产业。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双赢。一方面,发展红色旅游。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精心策划设计红色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景区和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促进红色旅游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培育红色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如红色书籍、红色影视作品、红色纪念品等,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此外,还可以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发展红色农家乐、红色民宿等业态,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总之,通过“百红工程”等一系列举措,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还能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开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