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贤治村的内生动力与法治化路径 >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贤治村的内生动力与法治化路径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贤治村的内生动力与法治化路径

  一、引言:以T市H区Y乡为研究样本

  村级组织作为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影响着国家政策与法律的落地生效,关涉亿万农民的福祉,而村级组织发展质量又与村干部的素养和能力密切相关,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因此,各地都把吸引外出村民回归参与乡村发展和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多的返乡精英参与到家乡的治理当中。在笔者所处的浙江省,乡贤担任村主职干部已成为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乡贤在村庄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避免出现小部分精英凭借其自身优势占有治理资源,并运用治理资源为自身谋取利益的现象(“精英俘获”)[1],防止发生由少数人控制村庄权力和资源(“寡头治理”)[2]的不良现象,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笔者作为选调生曾在浙江省T市H区Y乡挂职副乡长两年,对回归乡村的乡贤参与村级治理实践有着亲历式的观察与问题导向式的思考。通过T市H区Y乡这个当下乡贤治村的样本,能够以点带面地窥见中国乡贤治村的概貌。Y乡地处浙江省T市H区西部山区,位于C水库北岸,面积98.22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3万人,常住人口约3000人。Y乡自然地理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自然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乡贤治村的内生动力

  乡贤治村的内生动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归属与责任担当:乡贤作为在外成功的村民,往往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源于他们对故土的眷恋,更在于他们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许多乡贤在事业有成后,希望能够回馈社会,特别是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在城市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乡贤的参与也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形成了共同推动乡村发展的良好氛围。

  2. 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乡贤回乡创业和参与治理。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这些政策为乡贤回乡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此外,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提供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进一步增强了乡贤回乡的动力。

  3. 市场需求与资源对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乡贤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有效对接城乡资源,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例如,Y乡的一些乡贤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引进了现代农业项目,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还有一些乡贤依托乡村旅游,开发了特色民宿和农家乐,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繁荣。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也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乡贤治村的法治化路径

  尽管乡贤治村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确保乡贤治村的规范化、法治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乡贤治村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乡贤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行为。例如,可以出台《乡贤治村条例》,对乡贤的资格认定、权利义务、监督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乡贤治村有法可依。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乡贤和村民的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乡贤治村的监督机制,确保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不滥用职权、不谋私利。一方面,可以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让村民参与乡贤治村的决策过程,增强透明度和民主性;另一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乡贤的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此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对乡贤治村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其真正惠及村民。

  3. 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对乡贤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法治素养和治理能力。可以组织乡贤参加各类培训班、研讨会,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了解最新的乡村治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同时,鼓励乡贤深入基层,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通过教育培训,使乡贤成为懂法律、善治理、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大局。

  四、案例分析:Y乡乡贤治村的成功经验

  Y乡在乡贤治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

  X村的产业发展模式:X村是Y乡的一个偏远山村,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村民收入较低。近年来,在乡贤A的带领下,X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进了多个优质项目。A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吸引了多家企业前来投资,建设了高标准农田、智能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种植了有机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作物。此外,A还积极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这些努力,X村的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 Z村的社会治理模式:Z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落,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治理难度较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乡贤B积极参与村里的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首先,B建立了村民自治组织,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其次,B注重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村民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再次,B积极化解矛盾纠纷,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妥善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维护了村里的和谐稳定。最后,B还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成立了老年协会,开展了一系列关爱老年人的活动,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

  3. W村的文化传承模式:W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许多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风险。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乡贤C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工作,成立了一个文化保护与发展基金会,筹集资金用于修缮古建筑、整理历史文献等工作。同时,C还组织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通过这些努力,W村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结论与展望

  乡贤治村作为一种新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乡贤治村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水平,还能够在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乡贤治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制、强化教育培训等措施,确保其规范化、法治化发展。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贤治村必将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总之,乡贤治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乡贤治村工作,充分调动乡贤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