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范畴,它不仅历史渊源流长,而且内容也十分丰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尤其如此。因此,以往那种将“审美教育”简单地、片面地归结于某一方面的做法,已经不能概括今天如此丰富、如此新颖的美育内涵了,也就是说,今天的美育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是立体的、多元的,它是一个综合有机体,这里我们探讨的仅仅是它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它作为感性教育的一方面。美育不等同于感性教育,但它确实包含着感性教育的内容。
一、“感性”的定义
审美教育和人的“感性”有着既直接又内在的关联。所以,在历史上审美教育的命运和“感性”的命运密切相关,常常是人们对“感性”如何,便会如何对待审美教育。所以,要了解审美教育是什么,如果不首先对“感性”有所了解,就将是难以想象的。在中国,“感”的基本含义有两层,其一:“格也,触也。”即人的第一信号系统对外物的感知;其二:“感者,动人心也”,感就是心有所动。这里,“感”既是一个生理过程,又是一个心理过程。“性”的含义则很复杂。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性”在中国主要指本能、欲望和情感。所以,中国古人说,“生之谓性。”(《孟子·告子》)“凡性者,天之就也。”(《荀子·性恶》)“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又说:“食色性也。”(《孟子·告子》)“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情亦性也,谓性已善,示其情何?……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董仲舒)(注: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202页。)除此之外,汉语中的“性”还有这样的意思:指人的本质特征,即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孟子谈这种“性”谈得最多。在宋儒张载、二程和朱熹那里,则认为所谓的“性”即人生之究竟依据,“极本穷原之性”,它既是整个宇宙的本根,也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更是人生的根据。显然,这里的“性”涵盖了从生理到心理、从物质到精神的广泛内容,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感性”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感性”作为审美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审美活动的起点,也是审美体验的核心。在审美过程中,个体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外部世界,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触动。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美的感知,更涉及到对美的理解和创造。正如康德所言,“美感是一种无需概念的普遍愉快”。这说明,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培养和心灵的净化。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提升生活的品质,增强社会的和谐。
三、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
审美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看,审美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审美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审美教育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能够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扬。其次,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是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公民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和社会责任感。再次,审美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审美教育能够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尊重,减少冲突,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最后,审美教育还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审美教育的支持。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艺术才能的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审美教育的实施路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审美教育体系。首先,学校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中,应将审美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通过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其次,家庭教育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注重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此外,社区和公共空间也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为公众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拓宽人们的审美视野。最后,媒体在审美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可以将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呈现给更广泛的受众,促进审美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五、审美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审美教育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和家庭对审美教育的认识不足,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加项目,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增加对审美教育的财政支持,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审美教育。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非艺术类专业教师的审美教育培训,使其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审美元素。三是完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审美教育评价体系,改变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四是加强理论研究。鼓励学术界深入研究审美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审美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六、结语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情操和卓越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探索和创新审美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