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稳定有其深刻的内涵,它包括本质、目的、特征、表现几个方面的内容。在社会秩序视野里,高校稳定仅仅是社会秩序运行的状态,不能认为有冲突就是无序,只要冲突是可控的,那么冲突显现比隐藏更利于稳定。保持高校稳定不能以牺牲秩序的疏导机制为前提,因此,要保持高校稳定,就要妥善处理秩序与稳定的关系,并从理性、机制、权威和民生等几个方面来着力。【关键词】社会秩序;高校稳定;疏导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稳定已经成为我国上下关注的敏感问题之一。由于高校是思想活跃、信息交汇,人才荟萃、精英云集的场所,具有独特的社会引导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往往成为引领社会思潮、批判社会现实的急先锋,也是传承先进文化、创新科学技术的排头兵,但稍有不慎极易激发矛盾冲突,引起社会动荡,因此,高校历来被公众视为社会秩序稳定的晴雨表。但从社会秩序的角度看,高校稳定既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高校稳定仅仅是社会秩序运行的一个状态。维系一个社会秩序的有效运行既需要保持一定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的规范,也需要将无序和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的调整和修复机制。如果其调整和修复机制出现故障,那么稳定的表象就不能作为社会秩序良好的一个表征。因此,我们必须客观认识、理性对待、有效处理高校的稳定问题。
一、高校稳定的内涵和特征
高校稳定是建立在高校行为规范被广泛认同基础上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的秩序化,是高校内部各种冲突能够得到控制,矛盾能够得到缓和、解决而形成的高校良性运行状态。维护高校稳定就是在坚持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下,适时地调整高校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配置方式,增强高校的危机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稳定不仅关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更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和谐。因此,高校稳定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稳定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栋梁之地,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首先,高校稳定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稳定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其次,高校稳定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科学研究需要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频繁的社会动荡和内部矛盾会严重影响科研人员的工作状态,阻碍科技成果的产出。最后,高校稳定是维护社会和谐的保障。高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来源。高校的不稳定可能会引发社会舆论的波动,影响社会稳定。
三、高校稳定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不仅要面对国内的竞争,还要参与国际竞争,这对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学生群体更加复杂多样,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成为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些挑战,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四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高校稳定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高校稳定是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稳定的高校可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反之,如果高校不稳定,不仅会影响高校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维护高校稳定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五、构建高校稳定长效机制
为了确保高校的长期稳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高校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高校的管理和运营提供法律保障。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四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五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六、结语
高校稳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高校稳定不仅是高校自身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高校应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给予高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有利于高校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