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留守儿童”权益维护的“三维一体”模式研究 >

留守儿童”权益维护的“三维一体”模式研究

  从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打开农民进城务工的大门,到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再掀高潮,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分制,一国两策”的格局已经完全被打破,农民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进城打工致富。于是在农村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群体——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包括出国)务工,而留在原地,在家乡接受教育,随祖辈一起生活,或被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甚至自我照顾的孩子群体,我们称之为“留守子女”(16岁以下的孩子)。据中国经济报统计,中国现阶段“留守子女”已高达20xx万(韩启德:《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经济报》20xx年12月23日)。如此庞大的“留守子女”群体,如此一群由于父母进城务工而享受不到正常的关心和爱护,教育和管理的墙脚中的蓓蕾,他们在农村中是怎样生活和学习的?而他们又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试作以研究。

  一、“留守子女”当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情况下,农民顺应经济发展潮流,通过打工来致富,进而为孩子的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父母进城打工以后,孩子往往出现“家教抛荒”现象,导致“留守子女”在安全、教育、情感、心理及卫生保健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迅速演变为社会问题。

  1.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天当中与父母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星期与父母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智商明显高。事实的确如此。浙江省温州市全南县实验小学校长刘诗年告诉我们,该校在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孩子中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成绩偏差。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监督和指导,很多“留守子女”在完成家庭作业、复习预习等学习任务上表现得较为消极,有的甚至出现了逃学、厌学的现象。此外,由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留守子女”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往往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学业困境。

  2.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除了学习成绩外,“留守子女”在心理健康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使许多孩子产生了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根据某项针对“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近30%的孩子表示自己经常感到孤独,超过20%的孩子有明显的抑郁倾向。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例如,一些孩子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而形成了自卑、自闭的性格,这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构成了严重的阻碍。

  3.安全问题频发

  “留守子女”由于监护人的缺失,其人身安全也受到了威胁。据统计,农村地区“留守子女”遭受意外伤害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儿童。这些意外伤害包括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火灾事故等。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部分“留守子女”还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遭受欺凌、拐骗等不法侵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留守子女”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4.生活习惯不良

  “留守子女”在生活习惯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和监督,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作息时间混乱、个人卫生差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他们形成懒散、不负责任的性格特征,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例如,一项针对“留守子女”生活习惯的研究发现,近一半的孩子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睡眠不足,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发展。

  二、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对策

  面对“留守子女”面临的种种问题,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之道。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应共同努力,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为“留守子女”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关怀与帮助。

  1.加强政府支持

  政府应当将“留守子女”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更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免费午餐等方式,减轻“留守子女”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普及等活动,增强“留守子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发挥学校作用

  学校作为“留守子女”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首先,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子女”档案,定期了解和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其次,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子女”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体育比赛等,让“留守子女”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3.强化家庭功能

  尽管父母因工作原因无法常伴孩子左右,但家庭仍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家长应当努力克服时空限制,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保持与孩子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家长还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会科学育儿的方法技巧,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对于那些确实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家长,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当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替代监护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4.动员社会力量

  解决“留守子女”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以及爱心企业等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公益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公众对“留守子女”问题的关注度;志愿者团队则可以定期走访“留守子女”家庭,提供学业辅导、生活照料等服务;爱心企业则可以通过捐款捐物、资助项目等方式,为“留守子女”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只有当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对“留守子女”的全面关怀与帮助。

  综上所述,“留守子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希望中茁壮成长,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