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严重不公,理论界提供的改革思路之一是提高产值倍数,但不改变补偿基准的改革仍然未能脱离计划经济的樊篱,现行补偿标准的缺陷或不公平将会依然存在。未来更可行的改革方案应该是彻底改革,即实行征地区片综合价,但也会引发许多新的不公平。我们应该采取因应措施,避免或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推进征地补偿标准改革。关键词:征地,补偿,公平
一、问题的提出
为降低城市化、工业化成本,实行赶超战略,我国自1950年就建立了服务于计划经济的简明而周密的征地制度。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土地征用制度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然而,数轮改良式的微调未能摒弃其与生俱来的“城市偏向”和“工业偏向”本质特征,国家依然通过压低征地补偿价格,从农村抽取大量资金、资源来推动城市、工业的发展。1986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依然被锁定在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方面。据专家估计,20多年来通过低价征用农民土地,至少使农民蒙受了2万亿元的损失。国家这种“厚此薄彼”发展模式的直接后果是:城乡差距持续拉大,日趋繁荣的城市背后,是日益凋敝的广大农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效应释放殆尽后,这个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因此在1998年修改《土地管理法》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提高了征地补偿的产值倍数。但总体而言,提高后的法定的补偿标准仍然没有完全补偿农民所失去的财产权利。20xx年3月,新颁布实施的《宪法》强调:国家征收或者征用土地,应给予补偿。尽管补偿标准很低,但我国在征地时一直都给予了农民集体和农民以补偿。在我国根本大法中强调征地要给予补偿的隐含意义应该是:现在的征地补偿带有某种歧视性和非公平性,应该还农民以国民待遇,征地时要给农民集体、农民以公平、合理的补偿。
二、现行补偿标准的非公平性
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主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其核心在于按照被征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一定倍数计算补偿金额。这一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土地的实际产出价值,但由于其计算基础过于单一,忽视了土地的潜在增值能力和市场价值,导致实际补偿远低于土地的真实价值。此外,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统一的产值倍数标准难以反映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剧了补偿标准的不公平性。
首先,现行补偿标准忽视了土地的潜在增值能力。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不仅具有当前的使用价值,还蕴含着未来的增值潜力。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本位于郊区或偏远地区的农用地,一旦被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其价值将成倍增长。然而,现行补偿标准仅基于土地的当前产值进行计算,未能充分考虑土地未来的增值空间,这无疑是对农民财产权利的一种剥夺。例如,在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周边,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商业活动的增加,原农用地的价值可能在短时间内翻几番,而农民获得的补偿却远远无法弥补这一损失。
其次,现行补偿标准未能体现土地的市场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价值应当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现行补偿标准虽然规定了最低补偿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评估机制,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土地的真实市场价值。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土地市场需求旺盛,地价上涨迅速,现行补偿标准明显滞后于市场变化,使得农民在征地中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以某沿海发达城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地价涨幅超过200%,而同期征地补偿标准仅提高了30%左右,显然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再次,现行补偿标准忽略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来源。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基础,因此,征地补偿不仅要考虑土地的经济价值,还要兼顾农民的生活保障。然而,现行补偿标准主要侧重于经济补偿,忽视了对农民社会保障的支持,导致部分失地农民面临生活困难。例如,一些失地农民在获得一次性补偿后,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和生活技能,很快陷入贫困状态,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最后,现行补偿标准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差异显著,统一的补偿标准难以全面覆盖各种情况。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土地价值相对较低,即使按照较高的产值倍数计算,补偿金额也难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土地价值较高,现行补偿标准则显得过于保守,难以体现土地的真实价值。例如,某西部省份与某东部沿海城市的征地补偿标准相同,但由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巨大,实际效果截然不同。
综上所述,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存在诸多非公平性问题,亟需进行深入改革。只有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灵活的补偿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对农民财产权利的保护,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改革方向与路径
针对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存在的非公平性问题,理论界和实践部门提出了多种改革思路。其中,实行征地区片综合价被认为是较为可行的方案之一。区片综合价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将土地划分为若干个区片,并根据区片内的土地市场价值确定补偿标准。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反映土地的真实价值,提高补偿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然而,实行区片综合价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区片划分体系。区片综合价的核心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区片。在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土地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保区片划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还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区片划分,确保补偿标准始终与市场价值保持一致。例如,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为区片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完善土地市场评估机制。实行区片综合价的关键在于准确评估土地的市场价值。为此,应建立健全土地市场评估体系,培养专业的土地评估机构和人员,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还应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例如,可以通过立法明确土地评估机构的资质要求和服务标准,建立评估结果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增强评估结果的公信力。
再次,强化农民权益保护。实行区片综合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补偿的公平性,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评估结果争议、补偿资金落实不到位等。为此,应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确保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农民权益保护机构,负责受理和处理农民的投诉和纠纷;建立补偿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补偿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法律援助,帮助农民维护自身权益。
最后,推进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征地补偿标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改革协同推进。例如,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这些配套改革,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征地补偿标准改革取得实效。
四、结语
征地补偿标准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现行补偿标准存在的非公平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改革路径,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农民财产权利的保护,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取得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