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寻找当下审美性、文学性变革问题的答案 >

寻找当下审美性、文学性变革问题的答案

  审美性与文学性的变迁及其影响

  对于文艺学或文艺美学来说,审美性、文学性今天是否还是区别文学艺术与非文学艺术的最重要的或唯一的特征?经过1980年代以来的我国文艺学范式由社会历史批评等外部批评向文学本体的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审美性和文学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已成为我国文艺学界的共识。但是,进入新世纪,世界文学艺术与美学理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时间,文化的转向、视觉图像的转向、美学的转向、后现代转向以至身体的转向纷至沓来,不绝于耳。处在这种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文艺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今天,美不再是艺术“蛋糕上的酥皮”,文学也不再是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审美似乎已不再专属于文学和艺术,审美性、文学性也不再是区别文学与非文学、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的或唯一的特征。社会生活出现了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文学性向非文学领域全面扩张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在已引起全球艺术家、美学家、艺术理论家以及文化学家、社会学家等的广泛关注。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文学性向非文学的扩张

  什么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文学性向非文学的扩张?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是指在当今社会中,原先被认为是美的集中体现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经典的(古典的)艺术门类,特别是以高雅艺术的形态呈现出来的精英艺术已经不再占据大众文化生活的中心,经典艺术所追求的审美性、文学性则从艺术的象牙之塔中悄然坠落,风光不再。而一些新兴的泛审美/艺术门类或准审美的艺术活动,如广告、流行......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