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推行多年,义务教育本质是加强对人格完善、知识丰富的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渠道。1988年国家教委为发展中小学教育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为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契机。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审美教育不是专指艺术技巧的教育,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从无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受教育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美好。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来充当“升学率”,带有强制方法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压给学生。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5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导致了学生个性扭曲,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颉颃。具体而言,“以绘画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其结果必然是:整体上成为被动刻板的模式,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忆发展及中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兴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首先,应重新审视美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将其从单一的技术训练转向综合素养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仅是传授美术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美术课堂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让他们近距离接触艺术品,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魅力;也可以开展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捕捉美、表现美,从而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力和表达力。
其次,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选择和表达,鼓励他们在美术创作中展现自我,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再者,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应给予美术教育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和器材,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避免将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美术教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最后,家庭和社会也应积极参与到美术教育中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社会各界也应提供更多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如开放公共艺术场馆、举办各类美术展览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总之,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美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符合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