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仍然未能摆脱经济紧缩的局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然而,在家庭经营农业收入节节减少的同时,工资性收入却持续增长,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和新亮点。劳务经济的研究已经引起农业经济学界的重视。本项研究的重点是从劳务经济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所以,不是笼统研究非农业收入,也不是单纯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实际上是考察家庭经营与雇佣劳动的制度绩效问题。所谓劳务经济,就是劳动者出卖劳务而获得报酬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在本项研究中,劳务经济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乡村干部、民办教师等身份在行政事业单位劳动得到的收入;二是在本地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中得到的收入;三是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四是其他工资性收入。
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地位。1978-20xx年间,我国农村劳务经济在联产承包变革中得到解放和发展,孕育了乡镇企业和民工潮两次劳务经济的浪潮,全国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农村非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从7.1%提高到目前的31.6%。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期从133.57元增加到2253元,增长15.9倍。其中:1983-20xx年间工资性收入从57.53元增加到701元,增长11.2倍;家庭经营纯收入从227.68元增加到1436.2元,增长5.3倍。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从18.57%提高到31.1%,对纯收入增长额的贡献率为33.1%。劳务经济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农产品过剩经济的出现背景下,为家庭经营的整合提供了基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其改革开放的深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即将来临。
一、发展阶段: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
根据劳务经济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我们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务经济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85年的初步发展期。这一时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经济结构开始调整,乡镇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非农就业人数迅速增加,但总体规模较小,劳务经济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较低。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探索为后续劳务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1986年至20xx年的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同时,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一阶段,农村劳务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显著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1986年至20xx年间,农村非农就业人数从4000万人增加到1.1亿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
第三阶段是20xx年至20xx年的全面深化期。这一时期,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高了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这一阶段,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影响因素: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
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是最为主要的两个方面。首先,政策支持是推动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关键。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例如,20xx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各地政府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供创业贷款、减免税收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市场需求是推动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对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的需求尤为旺盛。这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劳动力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新的机遇。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30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地区。
三、未来展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展望未来,农村劳务经济将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城乡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元化的机会。例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致富。此外,随着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将得到显著提升。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就业环境。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确保其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就业能力。针对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的技能短板,应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更多实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三是创新就业模式,拓展就业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灵活就业、远程办公等新型就业模式日益受到青睐。应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尝试这些新兴就业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四是强化社会保障,增强就业信心。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险参保力度,解决其后顾之忧,增强其就业信心。同时,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努力开创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