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官本位” >

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官本位”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的一句台词如今已变成经典。但事实是,中国刚刚加入WTO不久,人们对人才外流尚有焦虑甚至恐慌的情绪,如今绝大多数人对大规模留学潮已经习以为常。中国社科院《20xx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有人指出,人才流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增强了对手(《广州日报》7月21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才更愿意留在科研条件更好、生活待遇更高的地方,这再正常不过。然而,除了硬件和经济因素,“人才流失”更是制度和环境等“软件”因素使然。有一份名为《中国人才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仅20xx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中科院余仲才认为,体制不合理、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等,是造成“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重要原因。到底谁是人才流失的“罪魁祸首”?笔者以为,是官僚主义。所谓官僚主义,就是“以官为本”,一切行动以做官为出发点,把做官当作人生最高的价值目标,以官当的大小来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在这种官本位文化下,又怎么可能有良好的人才生存环境?以高校为例,这是人所共知的人才“高地”。这个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同样也是官僚主义的重灾区。不但教育、学术领域有着严重的泛行政化倾向,几乎什么利益分配都掌握在“学校领导”手中,大到招生、就业、专业设置,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等,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小领导,几乎就是权威。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在这种环境之下,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了大大小小的官员手中,人才要不“学而优则仕”,要不就只能往“高处”走。于是,逆淘汰产生了,在有权者通吃的游戏规则下,如同“劣币驱逐良币”一般,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很可能就会在扭曲的竞争机制中淘汰出局。

  20xx年,我国的“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竞争力。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人才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对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决心。在随后的几年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构建更加开放、公平、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例如,20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强调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同年,教育部、科技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提出要通过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措施,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然而,政策的出台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落实。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人才工作新举措。如北京市实施的“海聚工程”,旨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上海市推出的“千人计划”,则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引进;广东省则通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高地。这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祖国建设。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间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仍然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国内人才发展环境的改善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制度设计、资源配置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他们往往面临着科研周期长、成果产出慢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体系、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安心从事科学研究,而不必为生计担忧。

  此外,还应重视人才的本土化培养。虽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本土人才的作用。事实上,许多优秀的人才都是在国内成长起来的,他们熟悉国情,了解市场需求,更容易与本土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因此,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培养高质量本土人才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升,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总之,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既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又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