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xx书记关于《央广网反映xx市xx污染问题核查处置情况督查报告》的批示精神,再加压力、再强措施、再抓落实,纵深推进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全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高守井能力、发展能力,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刚才,xx同志通报了我市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进展情况;xx个县(市、区)汇报了相关情况;xx市长对下阶段环保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环境质量只能更好,必须保持定力
xx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xx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近期在xx省调研时再次强调,要强化xx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xx书记要求,切实履行“守井人”的职责,筑牢水源地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对xx来说,保护好生态环境、守护好一库碧水,既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也是最大的机遇。当前,我市环保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和不足,生态环境部xx部长调研xx交办xx个问题;央广网报道xx流域xx家企业水污染事件;xx市长通报的xx个方面xx个风险隐患问题,都充分说明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仍然不够牢固,环境风险隐患较多,环境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查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存在,更多的还是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思想放松、重视不够。看优势避短板,低估了生态环保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部分领导干部过分放大生态优势,总认为xx环境质量还可以,环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优越感大于紧迫感、压力感。重显绩轻潜绩,有的地方领导对短期看得见的政绩关注多,对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的生态环保工作重视不够。这种思想状态不仅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还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和隐患。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2. 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的问题,导致工作推进缓慢,效果不明显。有的地方领导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还有一些基层单位对上级部署的任务落实不力,存在敷衍塞责的情况,导致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们在责任落实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 监管执法不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严格的监管执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监管不严、执法不力的问题。有的地方对环境污染行为查处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成本低,难以形成有效震慑。还有一些地方在执法过程中存在选择性执法、人情执法的现象,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我们必须坚决纠正这些不良现象,加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4. 科技支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科技的强力支撑。然而,目前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技术储备不足,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成本高、效率低,影响了工作的推进。此外,一些地方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对科技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等问题,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聚焦重点难点,精准施策发力
面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精准施策发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行动,全面摸清我市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底数,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逐一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彻底整改。特别是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生态环境部交办的问题以及媒体曝光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改任务。同时,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防止问题反弹。
2. 强化重点领域污染防治。要紧紧围绕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继续实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扬尘污染治理等工作,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要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确保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要严格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确保土壤环境安全。通过综合施策,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转变。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度。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地方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要加大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形成强大震慑效应。通过加强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环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压实各级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确保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干。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 强化督查考核。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督查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3. 加大投入保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得到充分保障。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要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通过加大投入保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坚强的物质支撑。
4. 提升队伍素质。要注重培养和选拔一批懂业务、会管理、善协调的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能够胜任各项工作任务。要关心关爱一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美丽xx、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