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既是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聚焦点,也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党的群众路线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
一、加强作风建设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列宁也说过,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毛泽东同志则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些论述表明,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共产党员有无这样的群众观点,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根本立场问题、党性问题。党员干部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集中表现在作风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事实证明,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大都是从脱离群众而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大都是从漠视群众疾苦而来。由于脱离群众、无视群众利益而出现的种种不良作风,违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亵渎。可见,加强作风建设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必然要求。
二、始终坚持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事业胜利前进的基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优良作风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就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在1945年七大政治报告中,他把我们党应当具有并且已经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又告诫夺取全国胜利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论述不仅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党的长期执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加强作风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将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这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现实挑战的清醒认识。党的作风建设,不仅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于长远,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党的肌体健康。为此,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如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这些制度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有效遏制了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支持。同时,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不断深化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增强了全党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群众观念,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四、加强作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良好的党风政风。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凝聚起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清廉的道德操守,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为此,全党同志必须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五、加强作风建设的具体路径与方法
加强作风建设,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又要注重基层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首先,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再次,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好的做法和经验固化为制度,使之成为规范党员行为的刚性约束。最后,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党同志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