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生的科技产品渐渐取代了旧产品,使人民生活工作淘汰出来的物质增多,其中存在着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物质。例如:纸张、泡沫塑料、蓄电池等等。近年来,我国废品回收市场、收购站日渐增多。回收到的众多物质大部分都具有易燃易爆等火灾危险性。一遇到火源,极易发生火灾,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在此,笔者对废品收购站存在的一些主要火灾隐患及防范措施谈一些看法。
一、废品收购站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
(一)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材料。人们生活工作中淘汰出来的可回收再利用物质大多数是易燃的物质。如:纸张、泡沫塑料、蓄电池等易燃易爆材料。加上这种回收站通常是家庭生活区、加工区与贮存区同在一建筑物内。产生点火源较多,当这些物质一遇点火源,即发生燃烧,易扩散蔓延,造成人员财产损失,且扑救十分困难,用水量极大。
(二)堆积过多,不易通风散热,易形成阴燃。回收站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不高,对收购的物质未分类存放且物质较多,随意堆放,通风不畅,对物质存放加工管理松懈。由于物质具有易燃性,内部蓄热,导致物质堆垛发生阴燃,不易发现,使火灾进一步扩大,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
(三)电器线路安装使用不符合要求。废品回收站通常是工作区、储存区及生活区设置在同一建筑内。家用电器、工作用电器等等的一些用电设备相对集中,电线的安装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电器过多,容易发生超负荷现象,造成电路损坏,引发火灾。再者电线的安装铺设不合理、乱拉乱接电线、电线老化等等一些情况,也极易引发火灾。
(四)发生火灾,产生大量的浓烟,极易造成蔓延。废品回收站发生火灾后,由于收购的物质性质。塑料、纸张极易燃烧,并放出大量烟雾。烟雾还具有一定的毒性,易造成中毒事故。高温烟雾也能灼伤人员,影响扑救人员的视线,不易直击火点,扑救火灾。
二、废品收购站火灾隐患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消防法规宣传,提高经营者的消防安全意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废品回收站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播放消防安全教育片等多种形式,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其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了习,确保经营者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从源头上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规范经营场所的布局与建设。废品回收站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避免因火灾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同时,经营场所的布局应科学合理,生活区、工作区、储存区应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和安全隐患。对于新建的废品回收站,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防火性能达到规定要求。对于已有的废品回收站,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三)加强物资的分类存放与管理。经营者应对收购的物质进行分类存放,特别是对易燃易爆物品,应单独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并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如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等。此外,应定期清理库存,避免物资堆积过高,影响通风散热,防止阴燃现象的发生。对于废旧电器等含有有害物质的物品,应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强化电气安全管理。废品回收站应严格遵守电气安装和使用的相关规定,禁止私拉乱接电线,定期检查维护电气线路,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线电缆,防止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应配备必要的漏电保护装置,一旦发生漏电事故,能够立即切断电源,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废品回收站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全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调配合水平。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应与当地消防部门建立紧密联系,一旦发生火灾,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专业救援力量的支持,提高火灾扑救效率。
(六)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品回收站的日常监督检查,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对于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同时,应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将废品回收站的消防安全状况纳入信用评价范围,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予以曝光批评,引导全行业树立良好的消防安全形象。
总之,废品回收站作为城市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存在的火灾隐患也不容忽视。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废品回收站火灾事故的发生,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我们应当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