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要改进文风,反对长、空、假,提倡短、实、新。如何理解文章的“短、实、新”,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一、何谓“短”“短”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短文难以作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从形式上讲,可以通过篇幅或字数来限定。比如,国办规定,国务院普发类文件不超过5000字,国办普发类文件不超过4000字。但从内容上看,也不能千篇一律,形式还要服从内容。提出“短”这一要求,出发点还是希望尽量减去那些不必要的文字,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多讲真话、实话、管用的话,使大家从文件、材料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抓实干。短文的好处就是:开门见山,意图明了;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字字珠玑,沁人心脾。正因为如此,短文并不好写,它需要在充分了解形势背景、理论政策、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意图和情感进行总结、提炼、延伸和升华,最后渗入字里行间。作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写短文需要经久的学习、思考与磨练。笔者认为,不妨从写“信息”开始,能够用心对待每一篇“信息”,长此以往,就能成就好文章。
二、何谓“实”文章要“实”,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真实、务实、朴实。“真实”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事情的真实面貌,不走样,不夸大、不粉饰;数字要精确,不能弄虚作假,含有水分;判断要科学,不能违反规律、脱离实际。“务实”就是要紧密联系周边的人和事,用实事说话,不能照抄照搬;要言之有物,摒弃空话、套话;要主次分明,不蔓不枝,重点部分施以浓墨,次要部分一笔带过;要量力而行,不能贪大求全,好高骛远。“朴实”一方面指语言要简洁平实,少用生僻字,少用有歧义的词语,深入而不深奥,浅出而不浅薄,要让人读起来或听起来都感到亲切、自然、顺畅,另一方面也指文章的结构要清晰,逻辑要严密,层次要分明,避免冗长的论述和复杂的结构,使得文章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何谓“新”“新”是指文章要有新意,有创新性,能给人以启发和思考。这不仅体现在内容上的新颖,更在于视角的独特、方法的创新以及表达方式的新颖。在内容上,“新”要求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最新的政策导向和社会动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在视角上,“新”意味着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避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在方法上,“新”则要求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思路和技巧,如运用图表、案例分析等手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在表达方式上,“新”不仅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还要求形式多样,适应不同媒介的特点,如网络媒体、移动终端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四、如何实现“短、实、新”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文章的“短、实、新”,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才能确保文章的方向正确、立场鲜明。同时,要密切关注时事热点,了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为文章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背景。
其次,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获取第一手资料。文章的生命力在于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发现真问题,提出真见解,从而使文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调研过程中,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所引用的数据真实可信,避免因数据失真而导致文章的权威性受损。
再次,强化写作技能训练,不断提升文字表达能力。文章的“短、实、新”离不开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为此,要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和应用,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如议论文的逻辑严密、说明文的条理清晰、记叙文的情感真挚等。同时,要注重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使文章既有层次感又有连贯性,做到内容充实、形式美观。此外,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最后,注重反馈和调整,根据读者的反应及时优化文章。文章的好坏最终要由读者来评判。因此,在文章完成后,应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来自基层的声音,了解文章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同时,也要关注网络评论、社交媒体等渠道的反馈信息,从中汲取有益的建议,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实现文章的“短、实、新”,既是对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对文章质量的高标准定位。作为政府公关写手,我们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写作水平,为推动政府工作、服务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持“短、实、新”的原则,精心打磨每一篇文章,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内容充实、形式新颖,让文章真正成为传递正能量、凝聚民心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