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平安建设,连着大局、系于全局,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家庭幸福,更是关乎人民大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因此,基层平安建设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基层,以基层平安保全局稳定。这是一项系统性、经常性、长远性工作,需要综合用力、长期布局、多头使劲。“上头”要放。上级加强统筹指导是抓好基层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但大量的经常性工作还得靠基层自身完成,“上头”一味的大包大揽,只会削弱基层的自主性、扼杀基层群众的创造性、助长下头的依赖性,时间一长就会陷入“你插手、我放手,你越细、我越粗,你包揽、我偷懒,你统管、我不管”的怪圈。因此,加强基层平安建设,“上头”要会统,但更多的是要能放。一是放心。党委机关要相信基层,把功夫下在配强班子和使用管理好干部上,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统筹和检查督促上,把放心人放在基层、让放心人放心大胆去建设基层。二是放权。要将基层应有的权力还给基层,多点帮助少折腾、多些指导少包办、多做减压少加码、多解难题少添乱、多干实事少做秀。三是放手。切实减少对基层搞捆绑式、保姆式领导,更加注重目标性、层次性和弹性管理,真正变“帮抓药”为“给药方”,努力增强基层平安建设工作的自主权和自觉性。
“下头”要细。所谓“下头”,是指基层末端。细节决定成败。基层如果预测分析想当然、情况掌握概略化、工作措施粗放型,那么,“上头”要求再多、督促力度再大,末端也不可能得到落实。因此,“下头”必须要细之又细。一是掌握情况要细心。基层干部也好,群防群治队伍也好,甚至网格员也好,真正把所属人员特别是个别人员的思想分析透,把“生命节点”、“要害部位”的情况把握准,及时掌握各种动态预警信息。二是分析形势要细致。根据形势变化、季节变换、任务变动等,超前预测哪些人、哪些环节、哪些部位、哪些时间段容易发生事故案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搞好防范。三是目标管控要细化。切实按照规章制度实施量化管理、精确管控,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有人落实。同时,还要注重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基层平安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加强基层平安建设,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共同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到基层平安建设中来,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矛盾纠纷调解、治安巡逻等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提升基层平安建设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预警预测预防能力,为基层平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推进基层平安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将基层平安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成为推动基层平安建设的骨干力量。此外,还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层平安建设成效作为评价基层工作的重要指标,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基层平安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在重大活动安保、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更要强化统一指挥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同时,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平安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基层平安建设工作做得更好,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