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身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就不会成为优秀的引领者;我们自身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就不会成为优秀的传承者。——题记
我很荣幸来到xx参加20xx年xx省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让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清晰的认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然而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外国文化过分偏爱从而忽略了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被慢慢地淡化和肢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延续、发展和创新的问题。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会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任重而道远!
有人说:“作为教育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们自身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就不会成为优秀的引领者;我们自身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就不会成为优秀的传承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品读国学经典的先贤哲言,寻找衣食住行的文化底蕴,从而近距离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此,我们才能担负起传承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其次,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用智慧打造精品课堂,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引入校园,从而成功打造书香型校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那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呢?首先,可以从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如《国学经典导读》、《中国历史与文化》等,这些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此外,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如书法、剪纸、京剧等,这些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增强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古代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及其成就,如刘徽、祖冲之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进行教学,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
再次,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例如,举办“国学文化节”,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开展国学知识竞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上的收获,更能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出一批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少年。
最后,家庭和社会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讲述家族历史、传授家风家训等,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方面,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支持力度,如设立专项基金、举办各类文化展览等,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总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不断探索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同时,我们也应当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更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同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