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浅析涉渔人员社区矫正面临的困难 >

浅析涉渔人员社区矫正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我省集中力量打击涉渔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切断非法造船、捕捞、销售、供给的“黑色产业链”,有效遏制违法违规捕捞行为,确保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随着海洋渔业执法力度的加大,破坏海洋资源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因非法捕捞、运输水产品而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逐渐增多,本文试图通过对某县涉渔社区矫正人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就该项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涉渔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特点

  截至201x年8月,某县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判处刑罚共计23人,其中判处缓刑计21人,占全部社区矫正人员的25%。涉渔社区矫正人员主要利用“三无”渔船进行捕捞,因非法捕捞水产品入罪,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长久以来靠海吃饭的观念根深蒂固,非法捕捞作为家庭唯一收入来源,技能的单一让渔民就业空间比较狭窄。

  二、涉渔人员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经济问题

  无技术特长,缺少谋生手段。涉渔社区矫正人员大多是因生活困难误入歧途,大部分能真诚悔改,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城镇下岗职工的增多出现就业难问题,很多涉渔社区矫正人员由于他们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较差,缺少技术特长,缺乏竞争力,加之他们曾被刑罚处罚,社会对他们容纳度降低,就业机会大大减少,他们重返社会后找不到工作,又没有地种,失去了生活保障。

  2. 无生产工具,谋生单一。普通的居民在日常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对于涉渔社区矫正人员来说,新近才从监禁场所释放出来,靠海吃饭的观念根深蒂固,失去了生产工具,没有工作,作为家庭成员,没有了自己这一个经济来源压力颇大。如利用“三无”渔船进行捕捞的罗某某等12人非法捕捞一案中,所涉12人均接受社区矫正,但用于非法捕捞的“三无”渔船已被扣押,这些人员重新购置合法船只的成本高昂,短期内难以实现,导致他们面临极大的经济压力。

  (二)心理问题

  社会认同感缺失。涉渔社区矫正人员因犯罪行为受到法律制裁,虽然回归社会,但在社区中的地位往往较低,容易受到歧视和排斥。这种社会环境不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进而影响其重新融入社会的决心和能力。

  2. 家庭关系紧张。涉渔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行为往往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包括经济负担加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度下降等。这些问题不仅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矛盾,也使得他们在家庭中难以获得必要的支持和理解,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三、加强涉渔社区矫正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针对涉渔社区矫正人员普遍存在的技能单一、就业困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的就业技能。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渔业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操作,以及与渔业无关的其他行业技能,如电工、厨师、家政服务等。通过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涉渔社区矫正人员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二)建立帮扶机制

  对于涉渔社区矫正人员面临的经济困难,政府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帮扶机制,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例如,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为符合条件的涉渔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购置合法的捕鱼工具,开展合法的渔业生产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减免税费等方式,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鼓励他们积极创业,实现自我发展。

  (三)加强心理辅导和支持

  为了帮助涉渔社区矫正人员克服心理障碍,顺利融入社会,相关部门应加强心理辅导和支持工作。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为涉渔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类公益活动,鼓励涉渔社区矫正人员参与,通过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自信心。

  (四)优化社区矫正管理模式

  在社区矫正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人性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充分考虑涉渔社区矫正人员的特殊需求。例如,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社区服务时间和地点,避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社区矫正人员互助小组,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

  四、结语

  涉渔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和帮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通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帮扶机制、加强心理辅导和支持、优化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涉渔社区矫正人员面临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公民。这不仅是对涉渔社区矫正人员个人的负责,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涉渔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