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某市教育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某市教育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措施。当前,脱贫攻坚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履行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职责的政治机关,承担着持续纠正和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重要使命。深入研究我市教育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存在的问题,思考谋划全面推进教育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教育扶贫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X所,其中高职院校X所,普通高中X所,中等职业学校X所,普通初中X所,小学X所,特殊教育学校X所,幼儿园X所。现有在校生X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近X人,农村城市低保家庭、残疾及特困学生X余人,约占在校生总人数X%。

  (二)工作成效

  (1)把握“政策”生命。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一是加强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市、县教育部门均成立教育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近两年来,市教育局先后召开11次教育脱贫攻坚党组会,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积极推动教育扶贫,确保扶贫政策优先落实、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二是明确思路,制定教育扶贫计划。制定了《XX市教育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方案(201x-202x年)》和《深化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学龄人口全部入学、困难学生全程资助、薄弱学校全面达标、教师培训全员覆盖等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三是严把政策,加大教育资助投入。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资助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应资助尽资助全覆盖。201x-201x年,先后有X人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享受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资助,累计发放资助金X亿元,有效缓解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了每一个孩子不因贫失学。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X所农村中小学的新建与改扩建任务,新增校舍面积X万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设备价值X万元。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偏远山区,通过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让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为解决贫困地区教师短缺问题,我市实施了“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多项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自201x年以来,全市共招聘特岗教师X名,补充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时,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累计培训教师X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还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城乡教师交流互访等方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流动,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4)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在推进教育扶贫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如,某知名企业出资X万元设立“XX希望工程助学基金”,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教育扶贫。例如,XX大学依托其强大的科研实力,为我市农村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指导,帮助学校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再者,注重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引导他们树立自强不息、奋斗成才的价值观,激发了贫困家庭子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

  二、我市教育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市在教育扶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政策执行不到位,影响了教育扶贫的效果。由于信息不对称、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部分贫困家庭对教育扶贫政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未能及时享受到应有的扶持。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个别地方存在政策落实走样、打折扣的现象,如有的学校为了完成指标,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将不符合条件的学生纳入资助范围,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又损害了政策的公信力。

  (2)师资力量薄弱仍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虽然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了农村教师的数量,但在质量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由于待遇偏低、发展空间受限等因素,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现有教师队伍中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育扶贫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受益较少。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地区,由于基础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等原因,获得的教育扶贫资源相对较少,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加明显。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也影响了整体脱贫进程。

  (4)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值得关注。长期处于贫困环境中,容易使孩子们产生自卑、消极等不良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然而,目前我市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这将对他们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教育扶贫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特别是要加强对贫困家庭的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主动配合政府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政策落实监督机制,定期开展检查评估,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地见效。

  (2)优化师资配置,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一方面,继续实施“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完善教师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岗位吸引力。此外,还要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针对新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原则,科学规划教育扶贫资源的分配,向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重点地区倾斜,努力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良好局面。

  (4)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贫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强的责任感,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