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品习近平总书记家国情怀,无不感慨万千,我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家风美德世代相传,生生不息。余秋雨先生说:“再小的身影,也能在沙漠上留下长长的影子,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大大的国家孕育着小小的家庭,若无国,何以为家?总书记保有厚重的家国情怀,他言道:“小家紧系大家,家风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美德,就是要廉以修身,勤以养德,俭以持家。我们崇正尚德就必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心系家国成为崇尚的美德,让为政清廉,秉公用权,与民同心成为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心。古有文天祥抵御外侵誓死不屈,激励后辈报效国家,今有王继才戍边孤岛30载,夫妇同心舍家卫国,前人张伯岑以子许国,心系国家,后人张富清60年深藏功名,初心不改。观历史,怎不激励吾辈弘扬优秀传统,看今朝,怎不警醒你我传承优良家风。家风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欲治国者,先齐其家”。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是社会风气的涓涓细流,留钱给子孙不如留下智慧与德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员领导干部是家庭的顶梁柱,是亲属子女和身边人学习的榜样,说出的话、办过的事,都会无声传导,悄然辐射,被之效仿。《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岳母刺字》,一代又一代圣人、伟人、英雄在这样的家庭家教中应运而生。只有行得正、敢担当、顾大局、有情怀、守底线,注重言传身教,才能引导、感化、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人员积极上进,老实做人,干净做事,心无邪念,胸怀家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不做亏心事,不做两面人、不做表面文章,不妄议、不造谣、不传谣。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家风美德,不仅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要求,更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良好的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因此,每一位公民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品德的培养,情感的交流,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的态度,往往比言语更加具有影响力。正如古人所云:“身教重于言传”,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下一代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因此,作为家庭的领导者,更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领家庭成员共同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家风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如举办家庭文化节、评选最美家庭等,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更多家庭参与到家风建设中来。学校则可以将家庭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媒体则可以通过报道优秀家风故事,传播正能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家风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家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如何利用这一平台,有效传播家风文化,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家庭教育活动,如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制作家风故事视频等,方便更多家庭参与其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发起家风话题讨论,鼓励网友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够扩大家风文化的覆盖面,还能激发公众对家风建设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家风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号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家风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家风建设的推进,必将为我国的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昌盛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