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德育教育论文——基于审美向度的德育享用功能再论 >

德育教育论文——基于审美向度的德育享用功能再论

  摘要:德育的意义在于探求“个人的欲求”与“服务社会”的价值。探索德育的审美向度和与之相关的享用功能,让德育返回本真,在现实世界里让人们道德外化,解决信仰困惑,在良好的道德环境里幸福生活。实现价值是事物功能的体现,需要借助多方面、多层次的功能合力。德育的审美向度可以起到调和情感、指导“我”形成良好个体的作用,在接下来“自我”的形成中,物化“我”的特征和性格,让“我”在生活中对有道德的生活满意,对“我”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感到愉悦,进而对社会、对他人做出正向贡献。本文从德育的“形”、“影”、“神”三个角度,阐释了如何让个体道德转变到精神满足,同时概述了休闲时间和休闲时代的区别,深入研究了享用功能如何应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让“我”加入到有价值感有愉悦感的生命中去,随后论述了在德育的实践里的享用功能具有双面性,最后从德育审美向度核心部分就是道德教育的“享用功能”的角度。导出基于审美向度的享用功能,同时肩负历史中的德育传承,也肩负着顺应当今社会发展任务。总结出德育的审美向度是基于社会历史承继和现实时代特点而产生的,以振兴德育工作生命力,并提高德育效用价值,让道德审美向度成为时代价值向度。丰富并外化德育工作的审美要素内涵。

  关键词:审美向度;享用功能;休闲时间

  引言:德育的审美向度,是一种对道德教育的深化探索,使其返回本真,开创“新思路”,探求“个人的欲求”与“服务社会”的价值实现,是德育的重要意义所在。实现价值是事物功能的体现,普遍认为:事物有价值,其功能一定会与之相对应,形成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功能,功能反映价值所牵涉的关系,不深入研究并发挥功能,就无法体现价值的意义。通常来说,实现事物的价值需要借助多方面、多层次的功能合力;同时,人与社会也对德育给出限制。首先要解决功能是什么,“功能”被定义为“功用”与“作用”;在物理方面用“做功”来表述能量传递的大小。在德育领域,功能则更多地表现为德育活动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情感的调和、认知的提升、行为的规范等。因此,德育的审美向度不仅是对传统德育形式的补充,更是对其内涵的深化,旨在通过美的体验,促进个体道德品质的提升,实现社会和谐。

  一、德育的“形”——外在表现与内在逻辑

  德育的“形”是指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逻辑结构。传统的德育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行为的规范,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缺乏对学生情感和心理需求的关注,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德育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更加注重情感的共鸣和个性的培养。例如,通过艺术欣赏、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美、发现美,从而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以情感共鸣为基础的德育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德育的“影”——历史传承与现代适应

  德育的“影”是指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发展。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德行的传统,如《礼记·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的加剧,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资源需要得到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德育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德育的“影”不仅体现在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上,更体现在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和解决上。只有将历史传承与现代适应相结合,才能使德育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三、德育的“神”——精神引领与价值导向

  德育的“神”是指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这既是对个体成长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追求。在实践中,德育的“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德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个人主义倾向日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德育尤其需要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奉献的乐趣,培养其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习惯。

  其次,德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人发展。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德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层面,而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例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再次,德育应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科技产品和服务,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载、人际关系疏远等问题。德育不仅要教授学生必要的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情怀,使其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不忘关爱他人、保护环境,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现代公民。

  四、休闲时间和休闲时代的德育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休闲时间和休闲活动成为了缓解压力、恢复精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在休闲中融入德育元素,使之成为提升个人道德素养的有效载体,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休闲时间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建设。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观博物馆、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不仅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还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其次,休闲时代的到来为德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线上平台、开发互动式课程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精准分析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德育服务,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德育的享用功能及其双面性

  德育的享用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美的体验,提升个体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二是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然而,这一功能并非总是正面的,有时也可能产生负面效果。例如,过度强调奉献可能会导致个体忽视自身的合理需求,甚至产生心理负担;过分追求完美可能会使一些人陷入焦虑和自卑。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德育工作者需要注意把握好度,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又要尊重其个人选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的审美向度不仅是对传统德育形式的创新,更是对其内涵的深化。它通过对美的体验和实践,促进了个体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未来,德育工作应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形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德育工作者还应加强对德育理论的研究,深化对德育规律的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共同推动我国德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