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个突破”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x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之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定位,聚焦扛牢“粮食安全、食品名市、城乡融合”三面大旗,力争做到“六个突破”,推动全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中国北方现代农业强市。
一、着力抓好“四个全面”,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上求突破
(一)全面推进“吨半粮”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建设。进一步落实书记抓粮、党政同责机制,发挥“书记指挥田”示范引领作用,力争核心区达标率达XX%,辐射区、带动区同步推进。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各区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二)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把建设整市域高标准农田试点作为“一把手”工程,高规格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运行机制,将整市域试点创建与“吨半粮”创建有机结合,确保新建与改造同步发力,监管与维护协同推进,全面提升我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综合配套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实现粮食稳产高产提供坚实保障。
(三)全面落实“六大工程”和“六统一”技术。抓牢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推进统一供种、统一深耕;与XX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小麦产业研究院,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用好“一个工程,一个院士专家团队、一个行政服务团队”的服务对接机制,遴选科技示范主体,组建区域性农技服务站点,建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制,织牢科技服务网络,推进“六大工程”和“六统一”技术落实落细。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现场观摩、技术指导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推广应用。
(四)全面构建“吨半粮”创建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推广《小麦玉米“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技术规范》,发挥指导作用,同时结合实践情况进一步总结提升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移植、可操作的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规范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确保“吨半粮”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二、深化农村改革,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上求突破
(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流转市场建设等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激发农村土地资源的活力。
(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股权量化等工作,探索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发展农业保险、信用担保等业务,分散和转移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强化科技创新,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上求突破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开展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筛选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咨询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
(三)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管理。通过推广智能温室、智能灌溉、智能监测等技术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优化产业结构,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求突破
(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推进绿色发展,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上求突破
(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专项行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加大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实施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六、加强党的领导,在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上求突破
(一)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通过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类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总之,202x年是全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以“六个突破”为抓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建设中国北方现代农业强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