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古人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即是有备无患、遇事不慌。这是古人对底线思维的高度概括。因此,笔者认为,以底线思维方法谋划工作,简而言之就是立足最低点,争取最高点,其实质是一种忧患思维和危机意识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我们认真评估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坦然面对,勇于行动,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掌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当前,新时代的公安工作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诸多新挑战。这是一个矛盾多样、冲突频发、薄弱环节较多的时期,基层派出所直面社会各类群体,执法环境复杂多变。只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科学运用底线思维,善于在变化与不变中判断形势、把握规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在推动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解决存在的瓶颈问题,有效增强公安工作的前瞻性,牢牢把握公安工作的主动权。
客观认识当前派出所树立底线思维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基层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任务愈加繁重,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基层民警加班加点、放弃双休日和年休假已成为常态,为维稳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部分民警的素质与现实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有的基层民警不会制作规范的法律文书,有的不会调查、办案、取证,有的不擅长熟练应用法律条文,有的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有的在接待群众报案和求助时态度不认真、不热情,甚至态度蛮横。少数民警在工作中仍存在不作为、慢作为、怕作为的现象,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望。
底线思维要求我们正视自身的差距,看到工作的不足,明确突破的方向,不断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确保底线稳定,避免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底线思维”将成为公安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树立底线思维,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提升公安工作的整体效能,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树立底线思维不仅需要理论上的认知,更需要实践中的落实。各级公安机关应加强对基层民警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他们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能够从容应对。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树立底线思维对于新时代公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将底线思维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应对各种挑战,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