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排,围绕乡村治理主题,作一简要发言: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着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治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组织力显著增强。三年来,共投入x亿元用于农村基层党建保障,村干部人均年收入达到x万元,x个村级活动场所和为民服务中心全部达标,x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得到有效整顿,x个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标准化建设验收。二是乡风更加文明。荣获“第二届安徽省文明县”和“第三届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的经验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广泛交流,累计评选出214位“xx好人”,其中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三是乡村更加和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法在全省推广,县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新乡贤调解工作法也在全省得到推广。在全市率先建成规范化县级综治中心,乡村综治中心全面运行。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以及多个省市级示范村。投入x万元建设“天网”工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们将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首先,坚持自治为基,着力打造组织力强的新乡村。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一是选好“领头雁”。高质量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对于没有合适人选的村,采取机关选派、跨村任职等方式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千人计划”,确保每个村(社区)常态化储备2名以上后备干部。启动实施第七批选派工作。二是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村级干部大轮训,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拓展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确保农村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其次,坚持法治为本,打造法治化的新乡村。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法律服务向农村延伸,解决农民法律需求。加大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健全多元化解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农村安全防范水平。
再次,坚持德治为魂,培育文明乡风的新乡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发挥乡贤文化作用,鼓励和支持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明素质。
最后,坚持共建共享,构建和谐有序的新乡村。建立健全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总之,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严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努力打造组织力强、乡风文明、和谐有序的新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