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一个单位的基础,是领导机关的工作重心。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一根针”引好“千条线”,需要基层用好“大道至简”之功;而以“千条线”穿进“一根针”,则更需要领导机关经历繁复后的科学与智慧。新形势下,基层类型多样、编成复杂、使命各异。领导机关指导基层建设,不仅要具备燕子垒窝的韧劲、九牛爬坡的干劲,而且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改进工作作风,灵活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标准,不断提高指导基层建设的能力。当前,很多领导机关紧贴基层使命任务各异、发展水平不一、分散流动性强、抓建力量薄弱的实际,坚持整体规划、分类抓建,固强补弱、整体推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上下联动、跟进指导,基层建设稳步推进、蒸蒸日上。
事情总有两面,效果皆有正负。也有一些领导机关指导基层时,存在五种指导误区。“硬件式”指导,常常以硬件设施、工作长短、场面大小为标准,为树立一个基层建设样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倾斜,结果喂出了一个“虚胖子”;“拔苗式”指导,脱离客观条件和实际,一味拔高、层层加码,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保姆式”指导,习惯于大包大揽,一竿子捅到底;“活动式”指导,不遵循客观规律,搞一些轰轰烈烈、立竿见影,甚至是杀鸡取卵、顾头不顾尾的行为;“职责式”指导,要么指问题蜻蜓点水、隔靴搔痒、不痛不痒,要么把大抓基层变成了大吓基层、大考基层、大查基层。如果盲目指导基层,就容易把基层的思想搞乱了,工作的导向搞偏了,容易助长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和好大喜功等不良习气,导致事倍功半,甚至留下发展隐患。领导机关必须准确把握职能定位,自觉转观念、转机制、转方式、转作风,紧贴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实际,分类研究特点规律,增强指导基层的科学性有效性。
科学指导基层建设,要处理好“高投入”和“高效益”的关系,进行“成本核算”,凡是不利于战斗力的坚决摒弃,将小的单位放在大格局中去考量,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在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实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要注重激发基层的内在动力,鼓励基层创新,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让基层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基层建设的质量,还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干能力的基层干部,为单位的整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科学指导基层建设还应注重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的结合。在制定基层建设规划时,既要考虑当前的发展需求,也要放眼未来,确保基层建设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为此,领导机关应当加强对基层建设的长期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基层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这一过程中,领导机关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使指导更加贴近实际、符合规律。
在提升指导基层建设能力方面,领导机关还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提高领导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基层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确保指导基层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领导机关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建设过程的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滋生;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基层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基层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总之,科学指导基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机关和基层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有效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基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