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企业文化”幌子下的制度化欺凌亟待引起重视 >

“企业文化”幌子下的制度化欺凌亟待引起重视

  各色奇葩的企业文化、员工团建、绩效惩戒花样,一再刷新公众三观。近日,媒体报道多起新闻引起热议。贵州毕节一装饰公司女员工因业绩未达标被要求生吃蚯蚓和泥鳅。贵州一家药业公司的员工在室外集体叩拜感恩公司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正常的雇佣关系演变成过度人身支配关系,所谓的“企业文化制度”实际上为“欺凌”,相关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一、存在的现象

  1、以制度包装“欺凌”。有些企业、单位将恣肆的权力加以包装,以激发羞耻心的方式来提高业绩,以此达到胁迫、控制员工的目的。要求员工生吃蚯蚓和泥鳅的公司领导回应,制定奖惩制度员工都是知道的,没有人反对。不吃蚯蚓还可以通过罚款500元即向公司打借条的方式来代替,假意给予员工选择权。但事实上,这样的奇葩惩罚要求出现在公司的制度中时,就已突破公序良俗,对员工有着明显的冒犯乃至侮辱意味。这种做法不仅严重侵犯了员工的人格尊严,也破坏了企业的正常工作氛围,使得员工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和不适感。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导致人才流失,最终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

  2、以文化美化“侮辱”。近年来所曝出各式离奇“企业文化”,都表明太多的企业没文化,太多的企业主内心膨胀而行事极端。不论是鼓吹“狼性”“丛林法则”,又或是大搞“家长主义”“拟亲化威权”,究其本质都是对于现代公司制度、对基于契约的“劳务雇佣关系”缺乏理解与尊重。如近年的媒体报道中,“未完成销售业绩,员工当街下跪爬行表激励”“未完成销售任务,员工被惩罚跪在店门口”“银行员工被当众打屁股”“未完成业绩员工当众吃活面包虫”等体罚、侮辱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也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这种“企业文化”的存在,不仅反映了企业管理层的无知和傲慢,也暴露了我国部分企业在法治观念和人文关怀方面的缺失。

  二、问题

  1、员工法律维权困难。不少员工面对“奇葩”企业,出于保护饭碗考虑,本能倾向于忍受。底层员工往往有着极强的抗压性与耐受性,可以承受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乃至侮辱。一些企业之所以敢于将这类明显违背常识的做法写入公司规定,就在于瞄准员工的弱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即使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也往往因为担心失去工作而不敢站出来维权。此外,由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不够完善,员工在维权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因此,如何在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又能有效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行为性质界定模糊。过去的不少类似事件即便在曝光后,司法介入的现象仍然较少。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行为往往打着“企业文化”或“团队建设”的旗号,难以从法律层面进行明确界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对于此类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震慑作用。此外,由于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混乱,导致员工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时,往往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这也加大了司法介入的难度。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文化的合理边界,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三、对策建议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企业文化的合理边界。针对当前部分企业存在的“奇葩”企业文化现象,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文化的合理范围,禁止任何形式的侮辱性惩罚措施。同时,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监管,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简化员工维权程序,降低维权成本,鼓励员工勇于维护自身权益。

  2、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不仅应当追求经济效益,更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建议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时,充分考虑员工的感受和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营造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企业领导层应当加强自我约束,摒弃家长式管理方式,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建立平等、开放的沟通渠道,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外,企业还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3、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监督企业行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媒体加大对“奇葩”企业文化现象的曝光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这一问题,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企业改正不良行为。同时,教育部门和社区组织也应当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此外,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警示其他企业引以为戒,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总之,解决“奇葩”企业文化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企业责任、加强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一现象,构建和谐、健康的劳动关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这一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