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
根据调研工作安排,我利用近一个半月时间对各地各部门开展“三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撰写了以《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不断完善“三务”公开》为题的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成果与大家交流。
一、选题考虑
“三务”公开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有力抓手,是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把“三务”公开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视为得民心、顺民意的“阳光工程”。自20xx年起,我旗个别部门对政务、财务进行了公开,201x年末全旗各地各部门实现“三务”公开全覆盖。客观地说,我旗“三务”公开总体上的势头是好的,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将“三务”公开工作作为调研课题。
二、我旗“三务”公开基本情况
我旗共有党组织xxx个,行政机关xx个,苏木镇xx个,人大、政协及群团xx个,事业单位xx家。201x年以来,全旗各地各部门公开“三务”内容5953项,其中党务公开1094项,政务(村务)公开4104项,财务公开755项。公开形式有固定公开,包括组织设置、组织任期目标、村级后备干部基本情况,各类年度目标、指标、计划等情况,一般为一年一公开;定期公开,包括党员党费缴纳、财务报表、村务完成情况等,一般为一季度一公开;即时公开,包括党员发展转正、村级重大事项以及其他需要即时公开的事务。公开渠道有“一栏两群三会四平台”,即:在户外宣传公开栏上公示,在党员学习微信群、牧民互助微信群上公布,在集体会议、党员大会、牧民代表大会上公告,在政务网站、腾讯“为村”微信公众号平台、党建云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开设的固定专栏中公开。
三、“三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单位对“三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应付检查、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公开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个别单位主要领导对“三务”公开工作重视不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导致工作推进缓慢。例如,某乡镇党委在201x年的“三务”公开工作中,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公开目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未能严格按照目录执行,导致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此外,一些单位在公开过程中存在选择性公开、避重就轻的现象,影响了“三务”公开的效果。
(二)公开内容不规范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单位公开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例如,某村在村务公开中,仅公布了财务收支的基本数据,而未详细说明资金的具体用途和去向,导致村民对村财务状况知之甚少,难以监督。此外,一些单位在公开内容的选择上存在随意性,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导致公开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受到质疑。如某机关单位在政务公开中,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未能及时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导致社会舆论的不满。
(三)公开方式单一
目前,“三务”公开的主要方式仍以传统的公开栏为主,虽然近年来引入了一些新的公开渠道,如微信群、政务网站等,但这些新渠道的利用率不高,覆盖面有限。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许多群众无法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导致“三务”公开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某苏木镇虽然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但由于当地牧民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较低,导致该公众号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有限。此外,一些单位在公开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未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导致公开效果不佳。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考核机制。一方面,现有的监督力量较为薄弱,难以对“三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另一方面,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导致“三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难以量化。例如,某部门虽然制定了“三务”公开的考核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考核标准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考核结果难以反映真实情况。此外,一些单位在“三务”公开工作中存在怕麻烦、怕出错的思想,导致监督力度不够,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
四、完善“三务”公开工作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三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务”公开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确保“三务”公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要加大对“三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例如,可以定期组织“三务”公开工作培训,邀请专家授课,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群众对“三务”公开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二)规范公开内容,提高“三务”公开工作的透明度
要进一步完善“三务”公开的内容体系,明确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程序等,确保公开内容全面、准确、及时。特别是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加大公开力度,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例如,可以建立“三务”公开内容审核制度,由专人负责审核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出现虚假信息;可以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等渠道,方便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三)创新公开方式,拓宽“三务”公开工作的覆盖面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三务”公开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公开效率和效果。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完善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功能,扩大信息公开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公开方式,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户外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公共场所,多渠道、多形式地公开“三务”信息。例如,可以在人口密集的社区、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三务”公开信息;可以组织“三务”公开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面对面地向群众宣传“三务”公开的意义和内容。
(四)完善监督机制,提升“三务”公开工作的实效性
要建立健全“三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公开措施落到实处。一是要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职责,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要强化外部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加强对“三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三是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和支持群众参与“三务”公开的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等方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例如,可以成立“三务”公开监督小组,由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人员组成,定期对“三务”公开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三务”公开的监督,增强监督的广泛性和权威性。
总之,“三务”公开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三务”公开工作,努力打造更加开放、透明、廉洁的基层政治生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