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当前,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能量助推器的作用,助力企业在竞争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基于此,本文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由来及在新时代的意义进行阐述,从现实出发结合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对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论述,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劳模工匠成长渠道不畅通、激励机制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大的问题追根溯源,并提出现阶段我们对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具体举措及实现路径。
一、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劳模精神,是指广大劳动模范身上所展现出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等一系列优秀品质。劳模精神源于中华民族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道德观和社会精神风貌在个体层面的集中展现,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朴素情感的时代升华;工匠精神,则是古往今来我国工匠们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对精湛技艺的代代传承、对匠心的专注和执着,以及整个社会崇尚劳动、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现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和工作态度,引导人民树立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理念。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劳模和工匠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企业的发展,无论是转型升级还是质量提升,都需要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来提供支撑。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已俨然成为各行各业从业者的一种基本操守和准则。新时期、新阶段,国家要强大,更需要劳模精神引领、更需要工匠精神一以贯之。
二、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两者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深远影响。这导致了在培养和发展这些关键人才方面投入不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由于资源有限,往往更加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员工长期职业发展的规划和支持,这不仅制约了个人的成长空间,也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成长渠道不畅。尽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障碍。比如,部分企业内部晋升制度僵化,技术工人和普通员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天花板”效应,即使表现优异的技术工人也很难获得与管理岗位同等的待遇和发展机会。此外,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认可度不高,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作,进一步加剧了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潜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许多企业在薪酬福利、职位晋升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导致优秀员工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长此以往会挫伤其工作热情,甚至产生离职倾向。同时,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表彰和奖励措施,无法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不利于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四)宣传力度不大。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现实中,很多地方和单位对这两者的宣传报道不够深入广泛,公众对其内涵和价值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这不仅影响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社会影响力,也不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相关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具体举措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要深化认识,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其次,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制度体系,打通成长通道,让每一位有志于技术工作的员工都能看到希望,感受到公平。再次,加大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最后,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讲好劳模故事、工匠故事,树立正面典型,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总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