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就是为逝者举行追念仪式,也称为“祭礼”,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第一节 吃符戴孝“吃符戴孝”,指的是在丧事中承担主要责任的人,通常是逝者的晚辈,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过去,这些主要承担者多为孝男,如老大、老二、老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一传统也有所变化。例如,没有儿子的家庭中,女儿或女婿也可以担任主要孝子的角色;家中有两个儿子的,两个儿子都可以成为孝子,具体由他们自愿决定。他们都需要佩戴孝帽,穿着孝服。此外,在一些城乡地区,不仅逝者的子女,连侄子侄女等晚辈也会佩戴孝服,这种现象被称为“满戴孝”或“满山白”。按照祭礼的要求,戴孝可以是自愿的,而“吃符”的人数则相对固定,主要是负责安送逝者的主要成员,可以是孝男、孝女或孝婿。“吃符”是指食用道士所画的“符”,象征着一旦吃符,就必须遵守孝道的规定,恪尽孝道,严格遵循传统礼仪。整个过程通常在众金堂或灵柩前进行,有时也在外设的灵堂前。在道士的咒语和经文声中,孝子们先饮用道士画的符水,然后跪地拜神,向逝去的严父或慈母叩拜,随后戴上白布孝帽,披上素麻孝衣,正式履行孝道之礼。
第二节 接亡迎灵孝子完成吃符戴孝仪式后,会手持道士制作的灵牌,拿着“引灵方”(彩纸吊子),在道士和鼓乐队的引导下,前往“副席”即逝者配偶或直系亲属的墓地接亡,意为将逝者的伴侣或其他直系亲属接回来陪伴逝者(正荐)。这一环节的具体步骤包括:到达墓地后,孝子跪在坟前,奠酒三杯,道士念诵经文或咒语,以此表示接副度回府作伴。“迎灵”则是指为逝者安位,接亡回府。在外设的灵堂前,孝子继续跪地化纸、奠酒,道士念诵经文咒语,表示给逝者一个安息之所。这一过程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安慰,通过这些仪式,家属可以更好地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敬意,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祝愿。在现代社会,虽然许多传统的丧葬习俗已经有所简化,但这些核心的仪式仍然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