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应急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些行业领域事故多发频发的态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时有发生。二是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有待提高。我市地处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洪涝、干旱、台风、地质灾害等灾害风险交织叠加,监测预警、工程防御、应急救援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三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还不够顺畅,应急指挥体系还不够健全,应急物资保障和装备配备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四是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短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作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不仅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直接检验。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应急管理不仅仅是应急管理部门的事,而是涉及全市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只有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二、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生产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一些行业领域事故多发频发的问题仍然突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要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二是要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是预防事故的关键环节,必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要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建立清单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同时,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制度化。
三是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针对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要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依法依规进行停产整顿,直至隐患彻底排除。同时,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指导帮扶力度,帮助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三、完善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我市地处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危害大,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防范应对体系,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一是要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监测预警是防范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气象、水文、地质等多部门联合监测机制,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位群众手中,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二是要强化工程防御设施建设。工程防御是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有效手段,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加强水库、堤坝、防洪工程、抗震设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是要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救援是应对自然灾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要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应急救援体系,组建专业救援队伍,配备先进救援装备,开展常态化训练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有序开展救援工作。
四、优化体制机制,构建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格局
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当前,我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优化体制机制,构建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格局。
一是要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统筹,确保各项工作无缝对接。同时,要强化应急指挥体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启动、高效运转。
二是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必须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应急管理提供法治保障。要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符合地方特点的应急管理条例,细化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三是要创新应急管理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急管理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要建设智慧应急平台,实现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决策支持、指挥调度等功能一体化,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同时,要探索建立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发挥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应急管理铁军
应急管理队伍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应急管理铁军。
一是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支撑,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实应急管理队伍,提升整体战斗力。
二是要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应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必须不断提升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加强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提高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应急管理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要加强作风建设。作风优良是应急管理队伍的基本要求,必须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同时,要弘扬“忠诚可靠、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应急管理精神,激励广大应急管理工作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应急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开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