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201x年以来,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x县、法治x县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为巩固脱贫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基层党建为主线,创新完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一是转变基层职能。开展乡镇党政体制改革试点,设立社会治理工作部门,强化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治理功能。推进“最多跑一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和“七站八所”纳入村(社区)服务站,落实“群众点菜、政府端菜”机制,精准提供公共服务。二是加强村(社区)党组织领导。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的领导,各类基层组织定期向村(社区)党组织报告工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方式逐步从包办、指令向核心、引导转变。开展村(社区)党组织达标创优活动,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化评星晋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特色品牌创建成效明显。三是推进村(居)委会标准化建设。深化“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实行村(社区)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推进“一站式”办公,设立综合服务接待岗,全面提高村(居)委干部全科服务能力。实行错时工作制度,完善作息制度、值守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紧急求助处置机制,更好服务群众。四是提升村(居)务监督水平。制定村(社区)级事务决策监督、财务监督、公开监督、“三资”监督、工程项目监督等工作标准化流程图,开展村(居)务公开标准化创建,实现设施建设标准化、公开内容规范化、公开时间经常化、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地点公众化。
(二)以“三治”融合为重点,创新完善乡村社区治理体系。一是完善村(居)民自治决策执行体系。提升乡村民主意识,多种形式开展法治、规矩、权利、义务教育,增强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推广“村民说事”“村规民约”等有效做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立健全村(居)民议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确保村(居)民在决策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强化法治保障。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村(居)民的法治观念。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为村(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询和服务,推动法治成为乡村治理的基本方式。三是弘扬德治文化。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文化活动、道德讲堂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表彰先进典型,树立正面榜样,激发村(居)民向上向善的力量。四是推进智能化治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智慧社区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开发手机APP,方便村(居)民在线办理各项事务,提升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以平安建设为抓手,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一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巡逻防控,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矛盾。二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村(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策部署,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铲除其滋生土壤。加强宣传发动,鼓励群众举报涉黑涉恶线索,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净化网络空间。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村(居)民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五是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概率。
(四)以服务民生为宗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一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条件,提升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大投入,让村(居)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二是加强就业创业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村(居)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水平。鼓励和支持村(居)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来源。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确保村(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四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丰富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尽管x县在乡村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基层组织建设仍需加强。二是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和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自治能力需要加强。三是社会治理的科技支撑和智能化水平还需提升,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四是社会治安形势依然复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不够健全。五是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仍有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大力提升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村(居)民的法治观念。创新村(居)民参与治理的方式和途径,鼓励和支持村(居)民参与村(社区)事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是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建设智慧社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信息安全。
四是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加强特殊人群管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五是完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大投入,让村(居)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总之,x县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持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