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位于贵州省西部,是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总面积1091平方公里,辖6镇3乡3街道,162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总人口51.2万人。在“十三五”期间,xx县实施了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安置3248户143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19户13897人,占搬迁总人口数的96.5%;县城搬迁安置人口2321户10520人,占搬迁总人口数的73.1%,同时完成了1439.6公顷的生态修复工作。当前,xx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从以搬迁为主转变为以做好后续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主。县委、县政府在推进这一转型过程中,始终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县域经济发展、城镇规划、脱贫攻坚、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全面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的建设,致力于书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在强化公共服务方面,xx县着重推进了“三化建设”。首先是公共设施的城镇化。所有安置点均已实现水、电、路三通,并且实现了天然气、4G网络、天网工程的全面覆盖,同时还同步规划并建设了“五中心”、文化广场、图书室、警务室、金融网点、公共汽车站、公交站台等一系列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截至目前,已建成的文化广场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累计举办了120余场次的“移民夜校”,开通了14家平价购物中心,组织志愿者通过“四点半课堂”服务了20xx余名儿童。
其次是教育和医疗服务的优质化。为了确保搬迁群众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xx县投资1.5亿元,新建及改扩建了9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精心挑选了112名优秀教师,确保了教师编制的配备,有效解决了1123名搬迁户适龄儿童的就近入学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xx县投入了1800余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了13个卫生服务站,选派了16名优秀医务人员到安置点提供服务,实现了搬迁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全覆盖,极大地提升了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最后是服务保障的精细化。针对搬迁安置的实际需求,xx县扎实做好了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及户籍转移的有效衔接工作,确保了应保尽保、应转尽转,对于需要临时救助的群众,实现了救助资金的一次性足额发放。目前,已有1573人完成了从农村低保到城市低保的转换,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养老保险的缴纳人数达到了4729人,所有跨乡镇安置的搬迁群众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服务。
在培训和就业服务方面,xx县积极探索多元化就业途径,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岗位推荐等多种方式,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自搬迁工作开展以来,xx县累计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200余期,培训人数超过10000人次,成功推荐就业岗位5000余个,其中不少搬迁群众通过培训掌握了新的技能,实现了自主创业,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服务方面,xx县注重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安置点的文化广场、图书室等设施,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期间,xx县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民族歌舞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不仅增强了搬迁群众对新家园的归属感,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营造了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在社区治理方面,xx县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服务水平。通过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等方式,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此外,xx县还特别重视社区安全建设,加强了社区警务室的功能,提高了社区治安防控能力,确保了搬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基层党建工作方面,xx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搬迁安置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等形式,加强了对搬迁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同时,xx县还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搬迁安置点,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综上所述,xx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强化公共服务、优化教育医疗资源、细化服务保障措施、拓展就业渠道、丰富文化生活、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等多方面的努力,不仅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未来,xx县将继续秉承“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不断探索和完善后续扶持政策,努力将每一个安置点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让搬迁群众在新的起点上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