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大熊猫的故乡——四川雅安。在这场空前的地震灾难中,秀雅宁静的雅安也未能幸免。5月12日下午,我上班刚走进医院的院子里,就碰上了那场地动山摇的地震。出于职业的本能,我和我的同事们不顾一切地向住院大楼冲去。刚到大楼门口,跑在前边的严莉突然被一块掉落的水泥板打倒在地。当我们搬开水泥板时,她已经气息奄奄。看到我们,她只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不要管我,快上楼转移病人。”就慢慢闭上了眼睛。我们用力摇她,拼命喊她的名字,却分明感到她36岁的生命正从我们手里渐渐消失。如果是平时,对于一个刚刚停止呼吸的病人,医护人员的通常做法是采取心肺复苏的手段,尽力挽救她的生命。然而此刻,我们只有几名当班医生和20多名护士,医院里却有200多名病人需要转移。为了救出更多的生命,只能放下自己的同事!作出决定的瞬间,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那种痛啊,真的是撕心裂肺!没有时间犹豫,没有时间悲伤,我们立即冲上楼去。
副院长任锦翔跑到三楼时,一名中年男子正抱着吓得号啕大哭的孩子,不知所措。“快跑,地震了!”任院长大声喊着,想把父子俩往外推。可是,家长已吓得六神无主,死活不往外走。这时,楼房晃得更加厉害,玻璃窗哗哗地砸落下来。任院长急了,一把夺过孩子,箭一般往楼下冲去。又一次余震袭来,颠簸的楼道把他重重摔倒在地上。任院长的手臂被擦破了一大片,而孩子却被他紧紧搂护在怀里,毫发无损。外科主任傅泽君知道8床和15床的两位老人家属不在身边,第一时间组织4名医护人员将他们从三楼背到楼下。那个严重骨折的83岁婆婆感动地说:“你们不是我的亲人,但你们比我的亲人还要亲!”不到5分钟,我们从病房内抢出了20多个行动不便的病人。就在此时,一楼的血液透析室里,肾内科主治医师李华经受着更加严峻的生死考验。地震发生后就停电了,透析设备停止了工作,这意味正在接受治疗的12名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李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在场的医护人员手动操作透析机,以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不受影响。同时,她不断安慰患者,让他们保持镇定,为后续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随着余震的不断,医院的建筑结构变得更加脆弱,随时可能倒塌。此时,医院领导果断决策,组织所有能够行动的人员疏散至空旷地带。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许多医护人员主动留下来,陪伴那些无法自行移动的重症患者,直到最后一刻。在这一过程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小张,为了帮助一位瘫痪在床的老奶奶转移到安全地点,自己不慎被掉落的天花板砸伤,但她强忍疼痛,坚持完成了任务。事后,当被问及为何如此勇敢时,小张淡淡地回答:“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中央和地方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集各方力量参与救援。20xx年5月12日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召开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搜救被困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灾区社会稳定。各地救援队伍、医疗团队、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开展救援行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雅安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灾区人民的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无数感人事迹涌现出来,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无论是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还是默默奉献的普通民众,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没有退缩,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命赞歌。
灾后重建工作同样艰巨而复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雅安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家园重建中。20xx年,雅安市全面启动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科学重建、民生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重建方案。重建过程中,不仅注重基础设施的恢复和完善,还特别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力求将雅安建设成为美丽宜居的新家园。经过几年的努力,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崭新的学校、医院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一排排整洁的居民小区错落有致,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回顾这段难忘的经历,我们深切感受到,只要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希望和力量。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站在最前列,冲锋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们中有的连续奋战数日几夜不合眼,有的不顾个人安危深入险境救人,有的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岗位……正是有了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我们才能在灾难面前挺直脊梁,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将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