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镇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情况
我镇共有11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根据市政府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部署,全镇各村积极响应号召,全面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自201x年9月初选取7个村作为试点以来,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优化措施,至同年11月初已将此项目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开来。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环境卫生治理与农户垃圾分类两手抓的原则。目前,这7个试点村已经全面达到了“四清”的标准,基本实现了家庭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主要交通干线的绿化美化也初具规模。对于其余13个自然村,我们同样完成了主要干道的“四清”、美化及绿化工作,并正按照既定计划有序实施。
二、主要做法
党委高度重视。自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说,召开了6次动员推进会、3次阶段性总结会以及4次分片区座谈会。此外,由书记和镇长亲自带队,组织相关人员前往新宾县的大四平镇和上夹河镇进行了两次实地考察学习,以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我们还制定了《XX镇利用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实施方案》、《XX镇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考核办法》和《关于严禁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及各类废弃物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共与超过10000户村民签订了垃圾分类承诺书。通过镇级副职领导分片负责、机关工作人员驻村指导、第一书记亲临现场督导的方式,营造了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2. 加大财政支持。在中心街道及其周边两条主干道的治理工作中,镇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不仅新建了一道长达2600米的文化景观墙,并对其进行了精心的美化和绿化设计;还对沿线460多盏路灯进行了维护更新;此外,更新了公共卫生设施90处,彻底清理了东韭、沈营等近40公里道路两侧的垃圾,并修复了沟渠。上述项目累计投资超过了20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各个自然村也纷纷加大了自身的投入力度,平均每村至少拨款5万元用于支付人工费用、购置分类垃圾桶以及租赁机械设备等开支。
3. 广泛动员群众。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维持治理效果的关键则在于防止问题反复出现。为此,我们提出并践行了“党员带头、妇女主力、青少年协助”的工作模式,旨在激发每一位村民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针对农户参与度不高、“不知道如何分”等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是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面对面地向居民传授正确的分类知识;二是依托妇联组织的力量,发动广大妇女同胞成为宣传垃圾分类理念的主力军;三是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影响家长的行为习惯。通过这些努力,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觉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取得成效
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镇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首先,在环境面貌方面,各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垃圾乱扔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乡村环境更加整洁美观。其次,在社会文明程度方面,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活动,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形成了人人关心环境、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最后,在经济效益方面,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减少了垃圾处理成本,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率,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尽管我们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比如,部分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分类准确率有待提高;个别村庄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整体效果;少数地区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分类后的垃圾未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宣传教育,普及科学分类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加大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老人和儿童这两个群体的教育引导,力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加快推进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弱项。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垃圾收集站点、转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垃圾分类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完善监督考核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垃圾分类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四是探索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研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如设置积分兑换制度、开展优秀家庭评选等,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