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就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社会大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政策以及政策所依据的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人民性,体会到理论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指导作用。
共情是个体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在特定情境下作出情感反应的一种能力。共情是在信息传播中产生的,是传播效果的关键性表征因素。信息传播影响甚至决定共情者对共情对象的想象,所以传播直接影响共情的程度。共情可以针对信息传播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正向共情,也可能针对信息传播产生否定的消极的负向共情。一般来说,做好信息传播,推动正向共情,以达到最后的正向共识是我们面向群体开展传播的重要目标。
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的,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创新理论要被大众所掌握并能够有效转化为共识和行动,必须通过各种叙事,以特定的符号,将其从理性抽象的认知转化为受众的感性感觉,经过感觉统合后再回到理性认同,最后将内化于心的思想外化为行动。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引,必须打通理论表达的抽象宏观与人们习惯于具象化感性认识世界之间的区隔,建立其共情意愿,引发人们的正向共情,从而达成价值上的共识,最终产生高支持度的集体行动。
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结合传播对象的需求......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