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强市”的战略方针,严格按照全市产业园区项目载体建设系列推进会议的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一、强化产业提升,厚植发展根基
我们坚持“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在产业的“集聚”与“提升”方面持续发力。首先,着重培育新兴特色产业。通过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及政策支持,以六大产业联盟为龙头,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环保滤料等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据统计,从今年1月至11月,新特产业的开票销售额同比增长了753%,其中,光电光伏产业增幅达到349.5%,环保滤料产业增长了35.4%,其在全国市场的份额接近40%;油田阀门产业增长了44.1%;而粘胶纤维和轻工食品产业也分别实现了9.7%和9.3%的增长。
其次,我们高度重视产业项目的引进工作。通过实施领导带头招商、部门主体招商以及小分队定点招商等多种方式,成功追踪到了大量有价值的产业项目信息,实际招引的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了预期目标,其中包括投资额高达数十亿元的重大项目,如某海上风电管桩项目已正式破土动工,某轴承制造企业完成了整体搬迁并投入生产,该企业现已成为某大型公司的独家生产基地。此外,我们还成功举办了第五届5·18经贸洽谈会及上海新特产业推介会,现场共签订了多个合作项目。为了进一步激发招商引资的热情,我们精心策划了夏季百日招商竞赛活动,各镇区积极行动,累计组织了数十场专题招商推介会。
再次,我们不断加强产业项目的建设管理。建立了一套包括月度集中开工、季度集中观摩、半年督查通报、年度考核奖惩在内的项目推进机制,并严格执行“周周清”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等方面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县新开工和竣工的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均达到了预定目标。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全程帮办”服务理念,推广“一站式服务、不见面审批、最低限收费”的模式,目前“不见面审批”事项的实现率已经达到了92%,提前完成了“3550”改革目标,综合服务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同时,加大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查处力度,公开曝光了多起典型案例,有效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二、攻坚重大项目,引领转型升级
列入市级“两重”计划的重点项目共有XX个,这些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而且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每一个重大项目都能顺利实施。特别是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我们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项目的顺利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项目的后续管理和效益评估,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第一时间研究解决办法,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保质完成。通过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县的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也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