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作风的力量之源与时代使命
(2025年03月12日)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反映反腐倡廉、正风肃纪的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热议。该剧以210亿次网络点击率和豆瓣9.1分的好评,证明了观众对于正义和清廉的高度期待。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民众对廉洁政治的渴望,也从侧面印证了整风肃纪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党性作风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但其核心始终不变——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
探索——且看党性作风的力量之源
党性作风是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
回溯至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党员必须具备的五项基本条件:政治观念正确、忠诚于党、具有牺牲精神、不追求物质利益以及远离不良嗜好。这些条件构成了早期共产党人党性作风的基础。郭汝瑰的故事生动诠释了这一点。他虽身处敌营,却始终保持了高度的党性觉悟,即便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也未曾动摇过自己的信仰。这种坚定的信念不仅是个人品格的体现,更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风貌。正如杜聿明所言,郭汝瑰的清廉行为超出了国民党内部的标准,这恰恰反映了共产党人在复杂环境中坚守初心、不动摇的决心。
党性作风是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李玉安,以其光辉事迹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李玉安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荣立战功无数。然而,在复员后,他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在黑龙江兴隆镇粮库担任普通工人,直至退......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