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警惕学生作文的伪“个性化”倾向 >

警惕学生作文的伪“个性化”倾向

  这些文章或宣泄只求快意,或想象缺乏节制,或过分自恋而病态,表面上是“个性张扬”,是“关注个人内心体验”,实际上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主体迷失。早有评论指出,当前中学生作文存在消解大于建构、矫情大于内涵、虚空大于真实、夸大大于质朴的现象。近年来,学生所写的一些文章中,有两大风潮尤其引人深思:一是自韩寒现象之后,仿佛学生群体中涌现出了众多“愤青”,作文中的“叫骂声”此起彼伏;二是随着网络文学对学生阅读领域的广泛影响,尤其是某些“忧伤寂寞”主题的作品流行,不少青少年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自哀自怜,作文中无不试图展现其稚嫩的忧伤,表现出一种“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倾向,极力模仿安妮宝贝式的直接宣泄或是“雨夜蝴蝶”般的曲折隐晦,仿佛不这样写就无法融入时代潮流。这些文章或宣泄只求快意,或想象缺乏节制,或过分自恋而病态,表面上是“个性张扬”,是“关注个人内心体验”,实际上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主体迷失。因此,我一直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混迹于“个性化”写作风潮中的危险的伪“个性化”写作倾向。

  伪“个性化”倾向的特征首先表现在缺乏创作的真实需求。或许是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单一规范的思想命题过于呆板和泛滥,这种本质上旨在考察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和语言认同程度的作文训练,使得许多学生的写作热情早已被消磨殆尽,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在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被迫写作,学生们没有真正从内心感受到表达的乐趣和倾诉的快感,而是在教师的压力下,进行着无目的的恣意宣泄。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作文不再是写作,而更像是一种作秀,一种以“酷”为时尚的“表达”秀,这种“表达”的欲望反而让他们成为了另类的代言人。

  其次,伪“个性化”写作往往缺失创作的真实自主性。所谓的“自主”写作,应当是指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见解。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并非出于内心的驱动,而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同伴压力、流行文化等,导致他们的作品虽然看似个性十足,实则缺乏深度和真诚。这种写作方式不仅难以触及读者的心灵,也无助于学生自身情感的健康表达和个性的真正发展。真正的自主写作,应当建立在对生活深刻理解和对自我清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文字传递出作者独特的声音,而非盲目追求形式上的“与众不同”。

  此外,伪“个性化”写作还常常表现为对传统价值观的误解或忽视。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他们可能过分强调个人感受,忽视了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这种倾向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年轻一代的价值取向。真正的个性化写作,应该是在尊重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创造出既有个性又有社会价值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个人的独特性,又不偏离正确的价值导向。

  为了引导学生走出伪“个性化”写作的误区,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当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减少机械化的命题作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自由选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他们找到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不仅仅是语法和修辞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以及如何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文字。最后,学校和家庭都应当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阅读环境,推荐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灵感,提高审美情趣,从而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总之,面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伪“个性化”写作倾向,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放任不管,而应该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纠正。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指导和优化阅读环境等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写作观念,培养他们成为既能表达个性又能承担社会责任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人成长的负责,也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各界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