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按照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为加快“健康XX”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新机制,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推进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使居民获得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恢复并增强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引导居民形成以家庭医生首诊为基础的有序就医格局,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在全省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4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88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202x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二、明确签约服务主体
(三)壮大家庭医生队伍。家庭医生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为主体。其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个体诊所)具备相应服务能力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以及退休医务人员,均可向所在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作为家庭医生提供签约服务,享受同样的收付费待遇。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每个家庭医生团队原则上不少于3人,包括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成员。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方式,吸引民营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公司等参与,丰富服务供给渠道,提升服务质量。
三、优化签约服务内容
(四)丰富签约服务内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慢性病管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预防保健服务,如健康体检、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康复护理服务,如术后康复指导、居家护理等;心理健康服务,如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中医药服务,如中医诊疗、养生保健指导等。此外,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包,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对于老年人群,可增加老年病防治、长期照护等内容;对于儿童群体,可强化生长发育监测、预防接种等服务;对于孕产妇,可提供孕期保健、产后访视等专项服务。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签约服务内容,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四、完善签约服务保障机制
(五)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助。同时,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明确各项服务的价格标准,规范收费行为,防止乱收费现象发生。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减轻群众负担。对于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给予适当减免或补贴,确保其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权益。
(六)加强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发展。加快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开发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方便居民在线签约、预约就诊、查询健康档案等功能。推广使用移动医疗设备,如便携式血压计、血糖仪等,便于家庭医生上门随访时采集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提示,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增强了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五、强化签约服务监督管理
(七)严格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评估检查。考核内容涵盖签约率、履约率、居民满意度等多个方面,重点考察服务质量和效果。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挂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地区和机构,责令限期整改,直至达到规定要求。同时,注重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邀请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评价过程,确保公平公正透明。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促使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
(八)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提高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和支持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深入社区、农村等地发放讲解,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掌握相关政策知识。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培训一批业务骨干,培养一支宣传队伍。设立咨询服务热线电话,解答群众疑问困惑,收集反馈意见建议。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关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风尚,为推进这项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六、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九)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各地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提炼具有本地特色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会议,分享交流各地的成功案例和创新举措。编辑出版系列丛书、制作专题片等形式,记录保存宝贵资料。通过多种途径广泛传播,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参考。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完善自身工作方法,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十)推动政策持续改进完善。针对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优化相关政策规定。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密切跟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成效,发现问题苗头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进行。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神,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齐心协力抓好落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