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聚焦教育保障。严格执行“双线六长双挂”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制,采取“三精准”“四步法”劝返措施,对有辍学失学风险的学生,研究制定“一人一案”,早预警、早介入。全县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通过建立健全教育扶贫长效机制,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县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定期开展家访和摸底排查工作,及时掌握贫困家庭学生的动态信息,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现了资助全覆盖,有效防止了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的发生。
二是聚焦医疗保障。全面落实“三重保障”措施,全县脱贫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100%,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医保“应保尽保”。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多次健康扶贫义诊活动,深入偏远乡村为群众提供免费体检和疾病筛查服务。此外,还建立了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简化就医流程,减轻患者负担。通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不仅提升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聚焦住房保障。采取“先鉴定、后施策”的方式,动态监测住房安全情况,精准施策,做到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进行全面排查,建档立册,建档立图,建档立策,确保每一户都得到妥善安置。对于需要修缮或重建的房屋,政府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经过不懈努力,全县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聚焦饮水安全保障。有序推进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紧盯“三类人员”水源不稳定、供水保证率不高等问题,全县实现了供水保证率100%,自来水普及率X%,全力保障脱贫群众饮水安全。水利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修建蓄水池、铺设供水管网等。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监督和支持,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五是聚焦兜底保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切实兜住、兜牢、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民政部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低保对象认定,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应保尽保。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如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关怀。此外,还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的家庭给予应急援助,确保他们能够度过难关。
(二)全力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按照《XXX县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x-202x年)》《XXX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x—202x年)》,全面落实增收措施。一是突出产业发展促增收。202x年财政整合资金计划投入产业XX万元。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蔬菜、热带水果、道地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例如,在茶叶种植方面,推广绿色有机栽培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在蔬菜生产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在热带水果领域,发展冷链物流体系,拓宽销售渠道。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拓宽就业渠道稳增收。开展就业帮扶行动,转移就业脱贫劳动力XX万人,全县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XX人。为了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开展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涵盖电工、焊工、厨师等多个工种,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推送招聘信息,促进人岗对接。对于自主创业的人员,提供小额信贷、场地租赁补贴等优惠政策,激发创业热情。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稳定增收。
三是健全“双绑”利益联结助增收。与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低收入人口通过资产收益有条件量化、股份合作、就业帮带、土地流转等方式,建立稳固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产业帮扶全覆盖。这种模式将农户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既解决了企业发展所需的土地、劳动力等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来源。具体做法包括: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合作社,吸收农户入股分红;支持家庭农场主扩大经营规模,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盘活闲置资源。通过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补增收。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符合条件的村、组全覆盖。这一改革旨在明晰产权归属,激活沉睡资产,增强集体经济活力。为此,县政府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措施,如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税费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稳步推进改革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选择合适的改革路径。比如,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可以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在农业优势明显的地区,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可以兴办商贸物流业。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指示精神,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鼓励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例如,推行“三权分置”制度,明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之间的关系,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加强对流转土地用途监管,防止出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确保耕地红线不被突破。此外,还积极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退出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缓解用地供需矛盾。
二是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为了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县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一方面,推广普惠金融理念,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让更多农户受益;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分散信贷风险,增强银行放贷信心。特别是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推出了专门的信贷产品,如家庭农场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满足其多样化资金需求。此外,还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初步构建起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县科技局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深入基层一线,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和经验。同时,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力量,共建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加速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先后引进并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模式,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例如,在水稻种植区推广超级稻品种,亩产较传统品种增加XX公斤;在果树栽培方面采用矮砧密植技术,果实成熟期提前,口感更佳。这些科技成果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县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交通方面,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数千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硬化路全覆盖,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区域经济交流与发展。在电力供应上,完成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在通信网络建设中,光纤宽带和4G信号覆盖到所有自然村,部分偏远山区也实现了5G基站布局,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了农村整体面貌和发展水平,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是强化农村社会治理。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保障。县委政法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将综治、信访、司法等职能整合起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与此同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一系列举措,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XXX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创新思路方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