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202x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之年,是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建机制、打基础、促融合的关键之年。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发挥规划管控引领作用,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增加资源有效高效供给,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迈上新台阶。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要紧密结合国家和省里的政策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最后,要强化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任务目标
202x年,用地保障方面,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XX万亩以上,消化批而未供土地XX亩,盘活闲置土地XX亩,有效缓解重大项目用地供需矛盾。资源保护方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XX万亩,完成国土绿化XX万亩。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优先获得用地支持。同时,加强对已批未供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强化资源保护:严格实施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 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减少矿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三、重点工作
(一)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预留一定比例市级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市政交通、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等重点项目用地。精准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加快土地和规划审批,加大土地供应和土地储备力度,严格执行土地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项目用地预审机制:提前介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了解项目需求,指导项目选址,确保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要求。
2. 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改革措施,提高审批效率,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3. 加强土地储备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充实土地储备库,为重大项目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扎实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升重点区域和村庄规划水平,建立覆盖全域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体系。全面完成“国土三调”,摸清自然资源家底。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加快推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为城市发展把脉定向。
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
完善规划体系: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推进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构建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规划体系。
2. 强化规划执行: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各项规定,加强规划实施监督,确保规划刚性约束得到有效执行。对违反规划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维护规划权威性。
3.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对乡村地区规划支持力度,提升村庄规划质量和覆盖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注重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三)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实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全域优化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助推乡村振兴。推进国土绿化,以落实……(续写)
具体来说: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选择有条件的乡镇作为试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2. 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全面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等工程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森林乡村示范点,带动乡村旅游和生态产业发展。
3. 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实施湿地生态补水、退耕还湿等工程,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积极开展湿地科研监测,掌握湿地动态变化情况,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4. 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针对历史遗留矿山和废弃矿区,制定分类治理方案,采用工程治理、生物修复等多种手段,逐步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矿山生态修复,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5.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捕猎、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管理,保护珍稀物种栖息地。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维护生态安全。
6.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自然资源领域减排行动计划,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7. 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