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要求,围绕“两个走在前列”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育治理效能,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政治建设,切实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抓好调研、做好参谋,精心做好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教育重要事项的基础工作,做好市领导每年至少1次进校宣讲或调研的服务协调工作,切实履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工作职责。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属高校领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市教育局统筹协调服务市属高校的有效机制。借鉴市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新城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议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局属事业单位改革。继续组织学校(单位)新提任干部列席观摩局党委决策会议,推动学校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落实“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党对群团工作领导和统一战线工作。
2. 突出政治建设和思想教育。以加快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为主线,切实强化教育系统政治建设。把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原原本本学经典、原汁原味读原著,在深学深悟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常态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以及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分析研判,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到对学校(单位)的巡察内容。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预判和应对处置能力,确保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和稳定。
二、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推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宣传解读,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借鉴有益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我市的教育评价体系。
4. 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大教育领域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缩小区域间、校际间的差距。积极探索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并存的教育发展格局。
5.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聚焦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6.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地方特色,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体现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丰富课程资源。严格教材选用和审核制度,确保教材内容科学严谨、符合时代要求。加强对教材使用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教材使用规范有序,充分发挥教材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7.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满足教师个性化成长需求。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特别是要加强紧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激励机制,表彰奖励优秀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8.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设立专项科研基金,资助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理念,拓展师生国际视野。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思想碰撞,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9. 关注特殊群体教育需求。加大对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配备专业师资力量,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加强对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服务,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多元化的成才路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0. 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减轻家长负担。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建立学前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1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构建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特色课程,如科技创新、艺术体育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衔接,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多升学深造机会。推进普职融通实验项目,探索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12. 完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定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强化教育督导职能,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3. 强化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具体措施、明确时限。建立健全教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抓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履职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问责追责,形成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
XX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教育事业迈向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要求,紧紧围绕“两个走在前列”目标,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