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双基”法治建设为重点,扎实梳理完成“七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为全市自然资源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一)加强政治学习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是首要政治任务,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全过程。认真学习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和自然资源法治建设面临的新要求,深化自然资源法治实践,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通过组织专题讲座、集中培训、在线学习等形式,确保全体工作人员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前进。
(二)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坚持把宪法学习宣传摆在首要位置,把宪法内容纳入理论中心组和干部的学习计划。积极组织参与“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贯彻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努力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宪法知识竞赛、宪法宣传周等活动,广泛宣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同时,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实际,深入学习宣传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等,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掌握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履行职责。此外,还要加强对新修订法律法规的解读和培训,确保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
(三)学习宣传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
紧密结合工作岗位实际,采取法治宣讲、动漫解读、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等形式,抓好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自然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围绕野生动物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的编制利用、地灾防治、优化营商环境、信用体系、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推进,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活动。例如,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公众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可以组织专题培训,讲解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农民合法合规使用土地;在空间规划编制利用方面,可以通过模拟演练、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对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支持,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抓好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学法用法
(四)严格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和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把学法用法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集中学习,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帮助领导干部深入理解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宪法和其他重要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将学法用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学法用法。通过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各类法治培训、法治讲座、法治论坛等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树立良好的法治形象。
(五)加强工作人员日常学法教育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工作人员教育培训规划,制定年度学法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确保工作人员每年接受一定时间的法治培训。通过开设法治课堂、举办法治培训班、开展法治竞赛等形式,激发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学法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学习。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分类分层开展法治教育,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掌握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提高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法治成为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习惯。
(六)强化法治文化建设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通过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等阵地,展示法治文化成果,弘扬法治精神。组织创作法治文艺作品,如法治歌曲、法治小品、法治微电影等,寓教于乐,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举办法治文化节、法治书画展、法治摄影展等活动,展示法治文化的魅力,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三、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
(七)构建多元化普法宣传教育格局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积极探索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构建多元化普法宣传教育格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开辟法治专栏、专题节目,宣传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法治资讯、解读法律法规、回应社会关切,扩大普法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制作法治宣传短视频、H5页面、动画短片等形式,增强普法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要注重发挥基层单位和群众组织的作用,依托社区、村居、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八)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案例,生动形象地宣传法律法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公开透明的执法程序,增强公众对法律法规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在处理信访案件时,要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疑问,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在推进重大项目审批、土地征收、矿业权出让等工作中,要及时向企业和群众宣传解释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进行。通过这些实际工作中的法治实践,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和遵守率。
(九)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法治工作的同志充实到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中来。通过组织培训、交流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法治宣传教育人才库,吸纳高校法学教师、律师、法官、检察官等专业人才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的良好局面。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为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十)完善普法责任制度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普法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普法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普法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将普法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确保普法责任落到实处。通过签订普法责任书、下达普法任务清单等形式,压实各级各部门的普法责任。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普法工作扎实推进。通过完善普法责任制度,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普法工作格局,为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十一)健全法治宣传教育评估机制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评估机制,科学设定评估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效。通过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完善普法工作措施。定期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改进工作。通过健全法治宣传教育评估机制,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十二)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经费保障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大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经费足额到位。合理安排法治宣传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等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拓宽法治宣传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通过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经费保障,为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202x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七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扎实做好各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全市自然资源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