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快全社会法治化进程,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现结合机关实际,特制定本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案。
一、以法治宣传教育为抓手,全面开展普法工作
(一)充分利用普法载体。围绕难点、热点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工作的社会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普法宣传栏、网站等大力宣传建设行业法律法规知识和政策,及时更新普法信息,营造宣传氛围。组织“法律六进”活动,利用新闻网络等平台,广泛宣传编制法律法规,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法律咨询服务,为掇刀编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认真抓好普法对象。一要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重点,推进干部职工的法治宣传教育,丰富学法内容,坚持领导干部理论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一事学法等做法,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二要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专业法学习培训,进一步落实建设行政执法人员学法考试考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为,以提高建设系统执法依法办事能力。三要以提高干部法律素质为重点,加强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建设系统干部学习各种公共法律和专业法律,做到知法、用法、守法,依法管理。
(三)积极落实普法教育。科学制定年度法治教育计划,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坚持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公务员法》、《行政复议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事业编制人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依法行政方针政策和依法行政基本理论,明确各自岗位的行政执法任务和执法责任,增强责任感,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尤其要加强对新颁布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宣传。营造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守法的氛围,不断地提高干部的法律素养。
(四)全力抓好普法总结。健全普法工作档案,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查,有迹可循。定期对普法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在总结过程中,注重提炼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工作模式。同时,将普法工作总结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普法工作,确保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二、以法治实践为依托,深入推进依法治理
(一)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三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法标准,杜绝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等现象,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二)深化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必须把法治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社区、农村延伸,提高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引导他们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培育社会组织法治意识,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其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法治文艺演出、法治讲座等活动,传播法治理念,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使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三)提升法治服务能力。法治不仅是约束,更是服务。要不断提高法治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一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资源,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二是拓展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三是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法治人才,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以法治保障为支撑,夯实依法治理基础
(一)健全法治保障机制。完善的法治保障机制是依法治理的重要支撑。一是健全立法保障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完善司法保障机制,加强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强化财政保障机制,加大法治建设经费投入,确保普法宣传、法治教育、法律服务等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法治科技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法治科技的应用已成为提升法治水平的重要手段。一是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实现司法公开透明。二是推广电子政务,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三是加强网络安全法治建设,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秩序,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三)完善法治监督体系。有效的监督是确保法治实施的关键。一是加强党内监督,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强化人大监督,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三是深化行政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防止权力滥用,促进依法行政。四是拓宽社会监督渠道,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公民和社会组织依法进行监督,形成多方协同、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四、以法治文化为引领,涵养依法治理精神
(一)传承优秀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灵魂,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一是弘扬公正廉明、诚信守法等传统美德,将其融入现代法治精神之中,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二是整理和出版经典法治文献,如古代律令、判例等,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借鉴。三是开展法治文化研究,加强对法治文化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推动法治文化创新发展。
(二)打造特色法治品牌。各地各部门应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品牌,增强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创建法治文化示范点,选择条件成熟的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建设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公园等阵地,展示法治成果,传播法治理念。二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如法治书画展、摄影比赛、微电影创作等,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三是推出一批富有影响力的法治文化作品,包括图书、影视、戏剧等形式,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递法治正能量。
(三)培育法治文化生态。良好的法治文化生态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倡导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使法治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信仰。二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法治文化无处不在、深入人心。三是建立健全法治文化传播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传播法治文化,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