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XX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瞄准脱贫攻坚“攻击点位”,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XX户XX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XX个贫困村退出,省定贫困片区XX市摘帽。
一、扛牢政治责任,坚持久久为功,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始终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作为攻坚引领,坚持学以致用、深学笃用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引领扶贫工作的科学、精准推进。召开常委会、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xx年延安召开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201x年在银川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201x年在太原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201x年在成都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座谈会、201x年在重庆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研究各地各部门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举措,着力激发责任、强化责任、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一是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内化为“诚心”。领导干部带头学,以“学”促深化,解决“知其然”的问题;带头讲,以“讲”促融化,解决“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带头做,以“做”促转化,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全市上下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是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外化为“决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出征,带头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同时,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清单,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固化为“恒心”。脱贫攻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为此,XX市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方面,加强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设,对已脱贫人口进行定期回访,确保他们不返贫;另一方面,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系列活动,帮助贫困群众树立信心、掌握技能、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二)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各方力量,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能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XX市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能。
一是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同时,建立市级领导包县(市、区)、部门联乡、干部驻村等工作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有人负责、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疏漏。
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积极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助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同时,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捐赠资金物资,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事业发展。此外,还广泛发动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贫困群众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传递爱心温暖。
三是创新扶贫模式,提高帮扶实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贫困状况,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有效的扶贫模式。例如,在山区推行生态扶贫模式,通过发展林果业、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平原地区推广产业扶贫模式,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高效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帮扶效果,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聚焦关键领域,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XX市聚焦关键领域,采取有力措施,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一是全力推进易地搬迁扶贫。对于居住在深山、石漠化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安置工程。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标准,精心规划选址,科学合理布局,确保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舒心。同时,配套建设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医院、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搬迁群众享受便捷的城市生活。此外,积极创造就业机会,通过举办招聘会、开设扶贫车间等方式,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二是大力实施教育扶贫。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XX市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力度,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贫困家庭毕业生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
三是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XX市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机制,减轻贫困患者就医负担。实施分类救治,对患有大病、慢性病的贫困患者进行集中救治或签约服务管理,确保应治尽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配齐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减少疾病发生率。通过一系列健康扶贫举措,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深入推进危房改造扶贫。住房安全是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XX市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危房改造政策,按照“应改尽改、一户不落”的原则,全面排查鉴定农村危房,建档立册,建档立档,实行销号管理。加大财政投入,落实补助资金,确保危房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严格工程质量监管,聘请专业监理公司全程跟踪监督,确保每户危房改造达到安全标准。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美化亮化乡村面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是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消费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XX市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方面,搭建电商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组织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等集体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此外,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旅游节等活动,吸引游客购买当地特产,促进农旅融合发展。通过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也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实现了双赢。
二、坚持精准施策,注重长远发展,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XX市始终坚持精准施策,注重长远发展,努力实现可持续脱贫。
一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准确识别扶贫对象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前提。XX市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级有关标准,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工作,逐村逐户摸底调查,详细了解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更新信息,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无误。同时,加强信息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根据扶贫对象的不同情况,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点帮助他们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增加收入来源;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确保基本生活无忧。此外,还注重精神扶贫,通过宣传引导、文化熏陶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三是精准评估脱贫成效。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客观公正评价脱贫攻坚成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真实可靠。同时,注重总结经验教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和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四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XX市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立即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升农民生活水平。通过这些举措,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XX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离不开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展望未来,XX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