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按省、市、区相关安全会议和文件精神要求,着力推进依法治理,着力抓好消防安全责任落实。针对201x年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抓好检查,完善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全区宗教领域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增强做好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宗教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工作目标
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治理,抓好消除安全标准化管理,以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宣传教育、完善制度机制、监管执法为载体,以容易引发重大消防安全事故的单位、场所、环节为重点,着力解决宗教领域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隐患,确保全区宗教领域安全工作形势总体稳定,为我区安全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祥和的氛围。全年不发生宗教场所消防责任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细化任务分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首先,要加强对宗教场所的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事故。其次,要加大对宗教团体和场所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反应,有效应对。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升整体应急响应水平。通过以上措施,力争使全区宗教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工作举措
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消防安全及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加强宗教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局、区安委会年度安全管理各项工作,自觉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安全检查。
具体来说,各宗教团体和场所应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将其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基本遵循。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例如,在人员密集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对易燃易爆物品实行严格管控,严禁违规存放或使用;建立值班巡逻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同时,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的各项检查活动,对于指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做到举一反三,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 对宗教团体、宗教场所等宗教组织下达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目标责任书,并根据下达的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细化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保证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相关团体、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为了确保安全目标责任书的有效落实,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将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和个人,形成层层负责的工作格局;二是量化考核指标,根据不同类型的宗教场所特点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确保考核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强化过程监督,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掌握工作进展,及时纠正偏差;四是严肃奖惩措施,对于完成任务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而对于未能达到要求的则予以通报批评直至追究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目标责任制的作用,推动宗教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3. 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和宗教场所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行政首长责任制,形成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
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担负起领导职责。主要领导同志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亲自研究部署,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分管领导同志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其他班子成员也要按照分工积极支持配合,共同形成强大合力。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因失职渎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通过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管、有人做、有成效。
4. 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信教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宣传是预防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形式内容,丰富宣传载体,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方面,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平台发布权威信息,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渠道制作传播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图文等内容,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此外,还可以组织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邀请专家现场讲解答疑解惑,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信教群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消防常识,提高他们在遇到危险时正确应对的能力,从而减少伤亡损失。
5.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宗教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公共安全管理领域,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宗教场所而言,我们可以积极探索引进先进的智能监控系统、物联网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重点部位全天候实时监测预警;推广使用电子标签、二维码等标识技术,方便管理人员快速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开发应用移动应用程序,便于工作人员随时随地查询资料、报告情况。通过这些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人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为维护宗教场所安全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6. 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宗教场所消防安全涉及多个部门职能,需要各方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沟通交流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资源互通互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执法力量,加大查处力度。同时,还要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群策群力、齐心协力,确保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
7. 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建设。
任何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改进。因此,在做好当前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一方面,要认真梳理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原因查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自身工作水平。此外,还要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积极开展课题调研等活动,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持续努力,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本地实际的宗教场所消防安全长效机制,为全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宗教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做好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广大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